和諧社會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學校是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創建和諧校園尤為重要。但是,在我們的管理中,常常忽略另一個重要的和諧——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和諧。這份和諧的決定權更多地取決于學校,取決于學校對家長的理解、尊重,以及人性化的關懷,在此基礎上獲得家長的認可,這是家校和諧的本質。
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會受理一些家長的投訴,在我們的慣性思維中,有時會把那些站在學校對立面的家長歸于素質低下、為人計較。遇見難纏的家長,也會感到無奈,感到頭疼,認為是家長在胡鬧。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家長的維權意識確實日益增強了,這不恰恰是時代進步的標志嗎?而我們的工作不也是在家長的質疑、責難聲中越來越趨于完美嗎?
面對家長,我們很多學校的確有過強勢作風,當眾多家長在校門口眾口一詞地指責學校的時候,捫心自問,我們不得不汗顏地承認,家長的指責是有道理的。對于有些學校的領導。學校的榮譽是至高無上的,對于家長,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當兩者發生分歧時,孰輕孰重,一目了然。回想許多學校,為了所謂的參觀、檢查,要學生無休止的等待;為了演出效果,孩子們身著單薄的服裝,在操場上、廣場上瑟瑟發抖……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學校都發生過。受罪的是孩子,揪心的是家長,這種狀況下,家校關系如何才能和諧呢?因此,當我們號召家長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時,家長也會做,但是在缺少共識基礎上的付出,有幾個是心甘情愿的呢?在我們處理家長投訴時,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本來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最終卻會導致矛盾激化。一件小事,可能就是一根導火索,會把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的不滿統統引爆出來,事情過后家長們又會痛悔自己口不擇言,擔心老師記恨自己,后悔自己的沖動、自私。這也反映出一個信號,家長需要一個了解學校管理狀況、表達自己意見的平臺。很多家長可能根本不知道,每所學校都會有一部校長熱線電話,也不認為我們的每一位領導都能夠誠懇、熱心的回答家長疑
問,幫助家長解決問題。這種平臺意識還沒有在家長心中充分建立起來。當家校之間溝通渠道通暢成為一種常態,成為一種共識,和諧校園才能更加完美。
學校和家長,應該是一個統一體,而不是一個對立面,因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愿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許囿于眼界、角度的區別,家校之間會有一些沖突,但是做好溝通,也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和諧的基礎上有所堅持,才是學校發展的長遠
之路。
(作者單位 吉林省柳河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