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學的擴招,職業中學逐漸成為許多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走出農門、走進大學、走入社會的重要途徑。這種情勢要求職業中學同普通中學一樣,使學生的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然
而,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學生等各方面的原因,職業中學中的英語學困生成為許多職教老師心中的難題。
一、如何界定英語學困生
在界定英語學困生之前,筆者希望首先能夠為學困生尋找一個合適的定義。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人擁有自由的、自覺的主觀能動性。發展是人的本能,貫穿著人的一生,而人的全面發展首先是個體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該理論中,“學困生”不是一個靜止的個體,而是一個可發展、可造就的“活動人”,是一個可開采、可挖掘的“資源人”。在羅杰斯的人本主義理論中,學習個體自信心的缺乏與自我概念的消極是“學困生”的實質,因此,發展“學困生”的過程就是學生個體自我人格的成長過程。
筆者綜合以上理論,在本文中將“學困生”定義為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其學習成績、學習習慣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現在班里暫時處于落后狀態的學生。而“英語學困生”則是指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其英語學習成績、英語學習習慣以及英語其他方面的表現在班里暫時處于落后狀態的學生。
二、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每個事件產生的背后都有其獨特的原因,作為職業中學教育中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英語學困生群體出現的背后有著多重原因。筆者通過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將英語學困生群體產生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身的因素,即內在因素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此次所做的調查研究認為,英語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學生對英語學習長時間的不重視,學習方法存在問題,英語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生自身的因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對英語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意志薄弱;知識遷移過程中所造成的知識斷鏈和破網,容易導致基礎知識薄弱;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策略運用不當。
2.教師的因素
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容易形成“一刀切”的做法,即很難同等對待學習成績或學習能力有差異的學生,容易給一些學生貼上“差
生”的標簽。另外,有些教師對一些學業表現較差的學生所產生的不恰當的態度會造成學生的厭學。
3.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學生除了學校之外最為重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很多學困生都存在著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較少,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了解,進而難以配合
老師督促學生學習的問題。
4.社會、學校的因素
社會學認為人與環境不可分離,對于個人的不足或失敗不能只看到個體自身的原因,更加值得關注的是社會環境對于個體的影響。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未能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則是“考試分數”社會評判成績優異的主要標準。面對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思考的便是“問題是怎樣成為問題的”。
三、如何提高英語學困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筆者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得每一個個體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在職業中學中,學困生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難題,在上文中筆者對于職業中學中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接下來針對以上幾點原因提出以下建議。
1.目的明確,方法得當
大多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是他們找不到英語學習的入門之法,進而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動機較低,進而放棄英語學習。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找回學習英語的信心,進而擺脫英語學習的惡性循環,進入良性循環,從而提高英語成績。
2.同等對待,育人為本
一位國外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個民族,教師的素質就是這個民族的素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在人們心中永遠有著神圣的地位,因為有了這些默默奉獻的人才使得整個民族有著偉大復興的希望。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需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得每一個學生個體都有充分全面發展的可能。
3.和諧環境,影響生命
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擁有著無限發展的潛能,重要的是環境如何影響個體。一個適合學生成長的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學困生的形成在很大因素上是由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給予學生的支持不夠,學生無法在適宜的環境中發展自己。家庭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來源于親人的關心,學校要增強自己的教育資源,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社會應該有更多的更加全面的評價體系,給予學生關于未來人生更多的選擇。
學困生的存在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一現象在職業中學教育中尤為突出,因此,引發了許多專家學者以及一線的教職員工的思考。
職業中學的學生基礎較差,教師資源較少是這一嚴重現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筆者認為,我們應持有每一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的想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幫助他們找到屬于自己學習英語的康莊大道。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職業教育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