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增強德育課的教學效果,已迫在眉睫。在德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大膽進行教改探索。
關鍵詞:中職德育課教學;以學生為本;教學改革
據筆者的工作經驗和調查,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師缺乏主動性照本宣科,德育方法單一或不當,內容滯后或針對性不強,這樣就直接體現為德育效果不佳,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在德育教學活動中,簡單的說教,往往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造成學生缺少主動性、積極性而消極應對。因此,如何結合新形勢下學生的生活及思維特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提高德育課的教學效率,真正實現其育人教化功能,是當前擺在每一位德育課教師面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一、中職德育課現狀成因及德育教學的壓力
1.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多元化和生活方式變化帶來的挑戰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社會對傳統的道德判斷評價標準提出了新的挑戰,它一方面使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益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大大增強;但同時也滋長了拜金主義、唯利是圖和其他一些不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據一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受到這些不正確思想的影響,這是一種令人擔憂的失衡現象,同時也是在現在學生受社會大環境影響下的一種必然結果。現代社會信息與通訊網絡高度發達,手機幾乎成了學生的“移動網吧”。據調查,目前沉迷于手機網絡的學生幾乎占了中職學生的70%。網絡上多元的文化形態、思想觀念等對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造成了
巨大的沖擊。這種因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變化帶來的道德觀念以及價值觀念也隨之迅速發展變化的現象,給新形勢下的德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課題和嚴重的挑戰。
2.學生個體及條件的差異化更加明顯,心理壓力增加
從筆者數年擔任班主任的經歷顯示,中職學生一般有以下一些特點:(1)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較差,有厭學情緒;(2)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很大比例不適應集體生活;(3)單親家庭學生的比例逐年增加;(4)有些學生是留守兒童,性格上較容易走極端。學生生活環境和思維觀念的差異化造成許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所以我們的德育工作更需要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開展德育工作,否則就達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新形勢下德育教學的新需求與現狀的差異
新形勢下要求德育教師要有較寬的知識,德育課教學內容要
及時更新。德育課屬于綜合性的社會學科,理論性和概念性的原理教學較多,而且比較抽象。這就要求德育教師要有較為深厚的理論知識,不僅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還要對一些社會熱點焦點現象有所了解和思考,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論運用于實踐,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識與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有效結合,知識性與時效
性、趣味性并重地傳授給學生。德育課的課程特點和目標決定了其教學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否則就會造成“理論空洞”,教與學相脫節。
二、對新形勢下德育教學工作的一些探討
筆者在中職任教以來,長期任德育教師并擔任班主任工作,對中職德育教育工作進行了一定的探索。為了做好新形勢下的德育教學工作,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以人為本,準確把握學生思想、生活新動向
為了準確地把握學生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的第一手資料,必須
做到兩點:(1)盡量做到平等地溝通;(2)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環
境。這里說的平等溝通,并不是要老師和學生毫無區別,而是要像家人朋友一樣去替學生思考問題解決他們的難處,盡量接近他們
的思維立場。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去深入觀察體會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以及人際交往過程,就很難與他們取得共鳴。在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動態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2.教學中結合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答疑解惑,培養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
德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但不是空中樓閣。我們學習的理論知識,能指導我們的實踐才有價值。現在的學生接觸面廣,但社會閱歷不足,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認識容易產生偏差,通過結合德育課的理論、原理對這些熱點焦點問題的講解,破除各種謠言和認識偏
差,既能正確引導學生培養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也能激發他們對德育課學習的積極性。比如,現在的學生對于各種選秀節目比較感興趣,夢想一夜成名,我們就可以結合某些選秀案例講解個人的能力與機遇的關系,講解“少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原因,鼓勵學生腳踏實地通過學習增強個人能力。通過這種結合熱點焦點的教學,與學生的溝通以及對學生的引導效果都會大大提高。
3.創新教學模式,從教學方法到考核方法都要貼近學生生活
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學時效性和實效性,教師可以依托現
有的教學設備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比如
Flash動畫、視頻片段以及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一些影像資料等,
分不同的主題將學生身邊的事引入教學,將他們關心的事引入課
堂,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學內容也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在考核中也可以適當采取主題演講、調查報告、平時分與考試分結合等多種辦法,改變學生印象中德育考試就是死記硬背的呆板模
式,切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4.因材施教,找準德育的切入點
因為現在學生的個體及條件差異化日益明顯,學生的心理狀
態也不盡相同。有些開朗易交往,有些孤僻易走極端,并且在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有所上升。面對這些差異化的學生,我們應盡量在取最大共同點的情況下,充分重視差異化的情況而采取不
同的教育方法。每個班都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學生,選擇這些代表性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措施,一旦采取的教學方法在這種代表性
的學生上起到了效果,這一個類型的問題也就基本解決了。比如,針對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孤僻固執的性格特點,鼓勵他們并為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加入各種學生社團,就對這一類型的問題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德育的作用更是潛移默化和潤物無聲的。社會在不斷發展,教育對象在不斷地發生新的變化。教師只有通過與學生建立順暢的溝通交流渠道,針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新特點、新動向,結合當前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與德育理論、原理,采用相適應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并考慮到學生的多樣性、差異性因材施教,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西省萍鄉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