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靈世界本身是五彩繽紛的,有許多幻想、縹緲的東西在里面。起初就如一潭深可見底的潭水,后來經過家長們的精心雕琢,使得這壇潭光無限的清水變得渾濁不清了。
當今中國式的家教有80%左右是這種“圈”式家教。即把自己的孩子,從咿呀學語開始就圈在家長的視線所及的范圍內,到了節假日,家長們又將自己的孩子轉交給輔導老師,生怕一疏忽孩子就學壞了。所以造就了“90后”的孩子們大部分都弱不禁風,感情相當脆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這種教育模式的產生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生涯,通過家庭教育的親身體驗和觀察、對比、分析,認為約有如下原因:
一、中國當前的教育政策限制了孩子的多方位發展,造就了“圈”式家教的形成
當前,“以分取人”的教育模式,真實地呈現在每一位家長的面前。如果你的孩子想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分數是決定其是否能步入這所學校就讀深造的唯一標準,無論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多么優秀。所以,對于普通的民眾來說,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就得付出超出常人的代價——以“看”為主,孩子們的自主探究為輔的家教模式。家長扮演著指導者、家長的雙重角色。可憐天下父母心!
二、學校教育的影響,也促進了“圈”式家教的形成
為使學生通過初中三年的學習能順利地升入高一級的學校,教師扮演著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就數學教師而言,通過他們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內容,精心選擇每一類題型的問題,精心處理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精心規劃每一類題型的解法。學生的思維無法得以拓寬,個性無法得以張揚,致使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也導致學生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可嘆啊!
三、家庭的特殊組合適宜這種“圈”式家教的形成
現在的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甚至出現了丁克家庭。孩子的減少,成年人的增多,致使大愛充滿了整個小屋。長輩們害怕自己的寶貝孫子(女)吃苦受累,父母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點委屈,往往孩子的一切事都要包辦,以至于孩子們是在有遮陽傘的天空下生活的,他們哪能經得住風雨的洗禮呢?小小的挫折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天塌下來了。
四、社會環境的復雜加快了“圈”式家教的形成
科技發達的今天,各種電子產品的問世,使得處于迷茫時期的、精神壓力沉重的青少年們,極易深陷網絡,沉迷其中。那種虛擬的、逼真的、刺激的網絡游戲,滿足了他們個性張揚的心態,彌補了他們由于重壓帶來的心里空虛。所以家長及學校會聯合起來挽救那些品質優秀的學生,進而加快了這種“圈”式家教的形成。
五、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更加快了“圈”式家教的形成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唯一寶貝,能達到十全十美,人前顯貴。所以,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讓自己的寶貝接受多方面的教育,按照家長的意識,從小就開始學習琴棋書畫、參加體育鍛煉等,無所不涉獵。搞得孩子們暈頭轉向,孩子的童年就在家長的精心安排下“充實”地度過。進入學校的大門后,家長又開始幫孩子們尋找輔導老師,從此孩子們又踏上了題海戰術的世界。特別是偏遠山區的雙職工家庭,這種教育表現得更為突出。
“圈”式家教的形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當今家庭教育的縮影。有其利也有其弊端。但就其社會環境及家庭環境來說,利大于弊。筆者既受益于這種家教又對這種家教感到憂心。特此把自己的一些小小的想法,公之于眾。望各界同仁共同探討,以求共識。
(作者單位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