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生是社會上都認為的差生。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老師,我知道,學生的學習成績是相對差了些,學習差的原因并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精力相對來說用在學習上的少了,那么,相對用在別的事情上就多了,通常多是用在老師和家長們頭疼的地方上,惹來不少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更愿意稱呼這樣的學生為“問題學生”,而不是差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待老師、同學、家長眼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更要多些寬容,善于用愛去鼓勵他們,用愛去寬容他們,只有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更好地做好德育教育。
在職業學校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要愛學生,就像學生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母愛那樣,應該像母親愛自己的孩子那樣無私地關愛自己的學生。雖然這不是血緣關系,不是親情關系。愛學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則“教書育人”就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更何況對于身心處在發展變化中、尚未成熟的中學生,他們不僅需要溫暖、關懷、尊重、信任和理解,更迫切需要愛。一旦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他們就會從內心深處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和依戀感,學生就會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對教師的尊重、接受教師的教育上,你說的學生愛聽,愿意照著去做。
在批評學生時,要慎用批評用語,需要講究語言藝術,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愿意與你做心靈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切實有效地發揮批評的作用。但我們也應清楚教師好的動機,當學生犯錯誤時,我們班主任老師不要總用一副嚴肅的面孔去說教學生,通過批評方式也不一定能變成美好的現實,過多的批評只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應該非常善于鼓勵學生,當學生表現出良好的言行時,教師就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即使學生表現出不當的言行,教師也應該盡力淡化學生的問題,甚至通過尋找學生身上的亮點來緩釋他們精神上的壓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圍了過來,想與教師交談,當教師面對的是優生時,教師臉上是笑容燦爛,邊說邊點頭,流露出的是贊賞與肯定。而當“問題學生”過來想與教師交談時,教師卻馬上眉頭一皺,用不滿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更有甚者,直接轟走差生,不愿與他們交談。這會在學生心里埋下“惡”的種子,這是絕對錯誤的。絕不能對學生諷刺挖苦,進行人身攻擊。教師應該真正做到寬容學生,讓學生感到愛的溫暖。
教師應給予“問題學生”更多的愛和寬容。給“問題學生”的關注多一點,情感靠近“問題學生”一點。偏愛優生已成為一種傾向,好像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待“問題學生”,教師的態度則截然相反,不是抱怨這、抱怨那,就是不問不管。實在不管不行的時候也是不分青紅皂白,大罵一通。更有甚者,想盡一切辦法甩包袱,直弄得自覺在此再無法待下去,想法走人了之。
難道這些“問題學生”真的無可救藥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特別是中學生,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我們究竟該如何去面對這些“問題學生”呢?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像愛優生一樣去愛“問題學生”就行了。而問題是“問題學生”平時給老師惹了不少事,很少看到老師的笑臉。由于教師的言行使得其他學生對“問題學生”也是側目而視,使得“問題學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么做,得到的總是批評、訓斥,甚至是嘲笑、諷刺、漫罵……干脆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竭盡搗亂之能事,真是讓人頭痛。其實,我們應多寬容他們的錯誤,將更多的愛傾注在他們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細致地進行轉化教育工作,必須重視自己在與學生交往中的語言和行為。不但不嫌棄、不歧視,而且要多加愛護,對他們要常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予“問題學生”多一點的寬容。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有時好心做壞事也是難免的,關鍵是如何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錯誤并加以糾正,學生犯了錯誤,教師公正的評判和真誠的幫助能使其鼓起前進的勇氣。用博大的胸懷去寬容他們,給他們自我改正的機會,因為寬容是一種力量,它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戰勝自我。總之,當教師的愛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時,便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教師只有對學生奉獻無私的愛心,才能產生做好工作的強烈愿望;教師對學生的感情越深,責任心就越強。在學生的心中培養一種愛,播下一種寬容,教師不僅要愛優秀的學生,更要關心和愛護“問題學生”,教師要讓所有學生感到老師對我很好,老師是喜歡我的。熱情地面對全體學生,是全社會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愛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精神得到充實,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優化,思想得到升華。
總之,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成功教育。愛,可以使學生更加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從而產生教育的奇跡。實踐證明:只要教師有愛心,并把愛心奉獻給每一位學生,那么,教師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諦。
(作者單位 青島高新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