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一、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分析
學問學問,貴在會問。數學發展的歷史過程就是形形色色的數學問題被發現、被提出、被解決的過程。當前,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筆者針對自己任教班級的52名學生進行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問題意識”的缺失是顯而易見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在當前的課堂中,學生大多習慣于僅僅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卻很少能自己提出問題,即使教師留出時間讓學生提問,結果往往是“沒有問題”,其實“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2)多數學生沒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遇到問題大多依賴教師、同學解決;(3)多數學生缺乏通過課前預習或自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影響因素尋找答案。
1.社會因素說
長期以來,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主要是升學率,從而造成了應試教育。為了應付考試,學校和教師在培養學生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問題意識,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答案輕智力。教師明知應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索,但在應試教育的重壓
下,還是不得不抓緊時間,多多講解,仿佛這樣心中才感到踏實,導致學生積極主動探究意識薄弱。久而久之,問題意識游離于教與學的過程之外。
2.教師因素說
(1)當今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采用的是注入式學習方法。講授法以其能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口頭語言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系統連
貫知識的特點,備受教師們的青睞,而這種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被動地接受,使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漸減少。(2)在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問題意識”,缺乏“民主意識”,逐漸形成壓抑的心理狀態,甚至變得懶得動腦筋,增加了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壓制了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3)少數教師害怕學生提出問題,擔心教學必然不能按照既定方案“順利”進行,無法駕馭課堂。還有教師不重視學生提出問題,不知道怎么做,怕學生給教師出難題,怕浪費時間等等。(4)長期以來的學術導向也是導致教師缺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原因之一,翻閱身邊的教學雜志,能見到的關于課堂教學有關問題教學方面的文章,幾乎千篇一律在研究教師如何精心設問、巧妙發問,很少研究怎樣讓學生會問。結果是學生們正被教師的一連串問題牽著鼻子走,考慮著如何回答教師的問題,又哪來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呢?
3.教材因素說
教科書一般常常把數學問題提出的背景、探索過程省略了,而課堂上有限的教學情境資源幾乎都配備好了相關的問題,教師和教科書幾乎包辦了課堂上所有問題的提出,學生只有舉手回答現成的問題。學生提問的權利被剝奪,“思想的源泉”從上游被截斷,學生自然就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了。
4.學生自身及家庭因素說
功利性的學習是我們現在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的主要價值取向,在這樣的價值觀念下,學生的學習只要關注課本學習,關注教師的講解,為了能取得好成績,學生的學習只是對教材和教材劃定的范圍死記硬背,問題意識在這種價值觀念的長期指引下慢慢消
失。此外,學生自身的基礎能力也是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問題意識的一個因素,“問題解決”的過程是一個逐步探索、不斷提出問題的
過程。
三、喚醒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聯想,獲取和演繹問題
由于年齡、心理特征和知識水平所限,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少,要從學習中去及時發現問題就比較困難。這就要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和聯想。
(1)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觀察是學生萌發問題意識的首要因素。觀察是問題的開始,沒有對事物的觀
察,就不可能對事物提出問題,不可能提出新見解,也不存在技術創新、發明創造。所以,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要細致而有序,條理性強,可防止細節遺漏,有助于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2)引導學生思考、聯想,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相互影響的。牛頓從蘋果落地想到萬有引力就是一種聯想思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聯想、思考、轉化。學生親身體驗認識事物,是感性認識,是問題意識的“雛形”,只有學生能夠從不同的層次進行聯想與思考,問題意識才能形成。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學生學習、生活經驗都不足,僅靠膽量和興趣還發現不了實質性的問題,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識關鍵的問題。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主動發現問題的過程,并在發現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1)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2)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3)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發現問題;(4)讓學生留有余味走出課堂。
3.延遲評價,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問題意識的培養、形成一般要經過準備期、醞釀期、明朗期及驗證期,既需要靈感,更需要思考的時間。因此對有些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判斷。而且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階段,應該靈活運用智力激勵法中的“延時評價”原則,留下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馳騁聯想,暢所欲言,相互啟發,集思廣益,獲得更多的創造靈感。
總之,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是要創設寬松、安全的環境和氛圍,增進教學民主,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才能張揚個性,釋放出巨大的潛能。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建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