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外語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有很大的提高和改進,如何進行外語教學,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突破傳統的英語教學的桎梏,實行觀念的三個轉變。
關鍵詞: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形式;意義
一、從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
在“錢學森之問”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如何培養創新人
才,培養大師。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然而英語教學基本上是“填鴨式”的教學,是教師的“一言堂”,而學生只是一個知識接收
一、從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
在“錢學森之問”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如何培養創新人
才,培養大師。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然而英語教學基本上是“填鴨式”的教學,是教師的“一言堂”,而學生只是一個知識接收器或考試機器,是應試教育,教師講得過多,脫離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學習英語,學生無任何主動性而言。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Johnson Pailtson 是這樣描述學生作用的:①The learner is the
planner of his or her own learning programme,thus untimately assume acquisition for what he or she does in the classroom.②The learner
is monitor and evaluator of his or her own progress.③The learner is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learns by interacting with others.④The learner is tutor of the lessons.⑤The learner learns from the teachers,from
other students and from other teaching sources.由此可見,學生應該在教室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全方位、多渠道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必須是一個獨立的參與者、指導者或是一個顧問,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建立一種類似朋友般的、同事般的或隊友般的關系。這樣,學生和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將得到發展,課堂氣氛將更為活躍,教學效果將顯著提高,學生將非常快樂自主地學習。
二、從側重語言形式轉向側重語言意義或功能
長期強化語法規則和語法規范促使大腦LAD(language acqu-
isition device)中的監控特別注重過濾和組織。他們對既定的規則進行過濾和組織,會在學習者的大腦中造成高效的警覺點,這樣過度的語法監控將極大地壓抑學習者的正常的語言體驗,得體的語意領悟,敏銳的語境觀察和分析能力。從根本上損害了學習者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可以這樣說,縱觀語言教學法的發展歷史,教學的重點都在語言的形式上。直至社會語言學的誕生,人們才越來越注重語言的功能意義和交際性。我們知道:一種語言形式可以表達多種功能,而一種語言功能也可以由多種形式來實現。
這一轉變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形式和意義是語言形式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說:“語言是人交際的工具。”作為工具,語言達到交際的功能就行,而交際應該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一些具體的內容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小孩,他們從咿呀學語到比較完整地表達意愿和進行交際僅需要6~7年的時間,而我國法
定的學生上學的年齡是7~8歲。也就是說他們在正式接受教育,學習文化之前,早就能夠進行交際,而他們大都還不會寫字。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但是真正教授語言時,又往往注重形式,忽略意義。這種奇怪現象的產生是因為“意義是難以確定的”。20世紀90年代前,似乎研究形式的語言理論總是先于研究意義和功能的語言學理論,但忽略語言的功能。教學效果總是不十分理想。這是形式束縛了意義,學習者無法學到真正的地道的語言。語用的形式必須依存于一定的內容。語用之運載工具必須有所負荷,否則語用是一個空殼。
三、從語言技能轉向語言內容教學
語言學到一定的程度,沒有比較扎實的內容就顯得蒼白無力,就如蒸餾過的水,淡然無味。因為語言本身是一個符號系統。它的存在就像是一些排列組合。本身的深度和美感來自于他“運載”的內容。就像火箭一樣,如果沒有負載核武器,那么就沒有殺傷力和威懾力一樣。在譬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之類的排列法,有何講究?有何規則可言?他們談不上什么驚人的語法結構,只是清新自然,它渲染的畫面和氣氛引起讀者的共鳴,轟動了文壇。美國的一位總統說“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You can fool som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這一段沒有幾個詞,反過來,倒過去。玩排列組合的游戲。然而,它之所以成為流傳后世的佳句,皆因其哲理深刻。語言之靈魂在于內容,而文字的美感在于樸實無華。
人是智能動物,在智力上得不到滿足時,學習就會產生厭倦感。今天很多學生和成人喜歡閱讀《心靈雞湯》,在于其內容的感人和樸實。提供給的語言素材必須對學生的智力構成挑戰,學生才感興趣。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語言。“這類似于古人常言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國璋一貫主張以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以內容激勵學生,用智慧和人格的魅力啟迪和征服學生。
外語教學進行改革觀念必須更新。外語教育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但國際化和全球化也為外語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外語作為一門應用性科學是信息時代掌握科學和技術不可缺少的武器。作為外語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才能把我國的英語基礎教育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劉潤清.外語教學研究和發展趨勢.外語教學和研究,1999(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