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制教育的學科滲透是進行法制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實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我們高中歷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應當充分挖掘歷史學科的法制因素,對學生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法制教育滲透,使法制之花在歷史教學中綻放
光彩。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法制教育;滲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處于16~20歲年齡階段的高中生的自
我意識在逐步增強,他們渴望了解社會,更渴望被社會接納,但由于法律素養的薄弱、行為自律意識的欠缺以及明辨是非能力的匱
乏,目前還尚不能融入社會。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在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勢在必行。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滲透法制教育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教學始終是一項帶有明確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需將法制教育列入其中,在備課和教學中
要善于開發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時作為研究項目之一。
2.有機性原則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學科教學內容與法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學科教學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各科教學內容中蘊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和憑借學科教材,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尺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
3.情感性原則
學科教學的法制教育滲透,必須富有情感性,必須講究氛圍,必須在教學中動以真情。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要有知識的交流,還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這種交流對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學生觸景生情,知理明情,達到“內化”的實效。
二、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1.挖掘歷史教材上的法制內容
高中歷史教材上的知識點可以聯系到法制的很多內容,只要
教師細心研究,就不難發現。例如,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可指導學生學習《國旗法》;教學“一國兩制”構想時,可指導學生學習香港、澳門《基本法》;教學中國教育發展時,可指導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教學土地改革運動時,可指導學生學習1999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因此,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依據歷史課程的特點,對學生因勢利導,就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掌握法制內容,使歷史教學與法制教育相互統一,相互融合。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培養法制觀念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在滲透法制教育的過程中,還應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和已有的知識儲
備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法制氛圍,來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例如,教學“民主法治建設的曲折發展”一課時,可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在新時期我國的法制建設會取得巨
大的成就呢?”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可以找到原因:“黨和人民深刻認識到,要避免社會動亂,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通過以上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使學生明白,只有法制健全,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發展。由此聯系到在學習生活中只有自覺遵紀守法,才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有一個良性的發展。
3.開展歷史活動,增強法制意識
基于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延伸教材上的知識點,組織形式多樣的歷史活動,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例如,教學抗日戰爭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影片《東京審判》,影片記錄了二戰后,包括中國在內的反法西斯戰勝國一方,針對日本法西斯在東亞尤其是中國的慘絕人寰的滔天罪行進行的正義審判。觀看后,教師強調影片當中的律師梅汝璈是如何捍衛國家權力的,“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使學生意識到,維護國家利益要采取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采取極端的報復行為。愛國也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增強法制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三、滲透法制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忌生搬硬套
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滲透法制教育的任務,把一些教材上體現不出的法制內容也強加給學生,違反了歷史教材和法制教育緊密結合的原則,最終出現了“兩張皮式”“穿靴戴帽”的情況,使法制教育在歷史教學中支離破碎,牽強附會。教師應依據教材上的法制內容,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領,使歷史教學與法制教育密合交融、渾然一體。
2.忌脫離現實生活
有些教師在滲透法制教育的時候,把一些枯燥乏味,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法律條文列舉出來,讓學生逐條背誦,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法律知識。其實,這樣的做法是大錯特錯的,教師應該聯系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活生生的事件,結合講解相關的法
律法規,使學生感受到法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法,從而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識。
3.忌半途而廢
法制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江澤民同志強調:“在青少年中加強法制教育,是實施依法治國的帶有長遠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有些教師在學校大力宣傳法制教育時,就注意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一旦過了這個階段,教師就淡薄了滲透法制教育的意識。教師應持之以恒地滲透法制教學,長期營造濃厚的學法、用法氛圍。
總之,只要教師努力鉆研教材,領悟法律要旨,精心設計,合理穿插,把握時機,適時適度地加以滲透,并持之以恒,就能夠使他們認識到法制的重要性,掌握法制內容,增強法制意識,最終成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