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哲學專著,但是有非常豐富的哲學思想,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在哲學課堂的教學中,如果政治教師巧妙地運用一些國學知識豐富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佳。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哲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巧用國學材料,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一、巧用典故,將哲學抽象理論故事化
哲學許多理論很抽象,許多剛接觸到哲學知識的學生覺得聽不懂,難理解。如果課堂只通過死記硬背書本知識是難以達到教學目標的,甚至會使學生失去學科興趣。有些課堂我們可以運用國學典故對抽象的理論故事化。
案例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一課講矛盾的概念
時,我運用《史記·范增列傳》的開篇語:漢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先講述楚漢戰爭中楚漢的實力對比,再講述劉邦用陳平的反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使楚力量削弱,漢得以扭轉戰局。簡要陳述故事后再請學生分析君臣間的關系。
通過故事的陳述,讓學生圍繞君臣的關系去討論得出矛盾的
概念。在接下來的授課過程中也緊緊圍繞本故事情節和君臣關系的內容去解讀教材內容,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通過巧妙地運用典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政治課堂注入了活力。
二、巧用詩詞歌賦,將哲學抽象理論具體化,做到深入淺出
哲學給我們提供了思考問題的方法,當我們對哲學理論的理解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目標轉變為理解相關知識的手段,在運用中加深對本理論知識點的理解。
案例2: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于人腦中的主觀映象。但是對這一抽象概念許多學生不理解或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這里
運用意識的本質去解讀古詩詞中對春雨的不同描寫,在具化抽象知識時也在理解抽象知識。
①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韓愈
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杜甫
③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寒食帖》蘇軾
④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浣溪沙》秦觀
春雨——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事物,由于每個人的知識構
成、心理因素、生活狀況等主觀因素不同,每個人對春雨的認識和理解也不一樣。通過詩詞對春雨這個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解讀,學生很清楚地知道了什么是客觀存在、什么是主觀印象。既理解了哲學的概念,豐富了哲學課堂,又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文化涵養。
案例3:矛盾具有特殊性的三個表現,在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時我運用了下面一首宋詞去解讀。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虞美人》)
同一個人,但年齡階段不同,人生經歷不同,思想也在變化,對待同一事物的心境也不一樣。正所謂情隨境遷,緣何也?矛盾具有特殊性也。通過材料引起學生心中的共鳴,讓他們喜歡上哲學,喜歡上我們的傳統文化。
三、巧用經典名言警句,體現哲學課程教學中的思想性
一堂好的政治課,除了完成既定的課堂教學內容外,還要體現學科特色,思想性教育無疑是政治學科教學的最大特色之一。傳統文化中許多名言警句如果運用適當,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增強學科的思想性特點,并且能在整堂課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下面試列舉一些經典名言的合理用處。
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②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整
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③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量變和質變。
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⑤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
平。——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中華文化中經典名言警句數不勝數,不過多列舉。這些名言警句大都有深刻的內涵,富有教育意義。在哲學課堂恰當的環節上適當地引用經典名言警句,畫龍點睛,正面引導學生,以達到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我們民族有無數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既有豐富的智慧,又有深刻的哲理。如果教師能在哲學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利用這些優秀的文化,讓哲學和國學比翼齊飛,那么我們的哲學課教學既能授業解惑,又能傳道;我們的學生既能學文,又能悟道。如果教師能在哲學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利用這些優秀的文化,就可以使我們的課堂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把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保持我們民族的文化特色。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麻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