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課題名稱及概念界定
1.課題名稱
中職機電學生評價體系的研究。
2.概念界定
(1)中職:中等職業學校的簡稱,是指職業教育層次結構中相對于高等和初等職業學校的職業學校,主要包括職業高中、普通及成人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等招收初中畢業生的職業學校。
(2)機電:中等職業教育三年制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簡稱。
(3)評價: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環節,它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多方面作用,從整體上調節、控制著教學活動的進行,保證教學活動向預定目標前進并最終達到該目標。
(4)體系:體系是指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本課題擬研究教、學及課程的質量評價體系,包括評價內容和各級評價指標等。
二、研究背景
1.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課程改革作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是今后一個較長時期改革發展職業教育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務,對建設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大的意義。在目前提倡素質教育的情況下,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而評價在整個課程改革中又具有突出的作用,構建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是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保證。
2.中等職業學校目前的評價現狀要求構建符合專業特色的評價體系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評價依舊有著較重的傳統評價的特點,機電專業學生為適應將來就業的崗位群,除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還應具備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其他核心能力,而這些是目前的評價體系無法評價的。
3.各方發展的需要
(1)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隨著中等職業教育新課改的不斷進行,對學生的考核與評價已開始將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但缺少系統的實用的評價指標。
(2)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要“發揮評價促進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課程不斷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更新很快,特別是專業知識,而專業知識的載體——課程,它的更新速度遠遠趕不上知識的更新。專業課教學有別于文化課教學,它需要相應的設備和條件。這就要求教育教學管理者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的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因此,需要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三、研究價值
1.實踐價值
建立系統的、合理的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擬訂完整的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指標,切實改變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中的不利現狀,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推廣價值
本課題研究成果有助于機電專業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給其他專業和其他學校的課程評價改革提供借鑒。
四、研究目標
立足于中職機電專業的一線課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不斷提高、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這是一個相對較為完備的、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可操作性較強的、對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教學有促進作用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五、研究思路
重視課題研究的過程、實踐和實效,使課題研究成果真正具有使用價值和指導價值。嚴格按照“立項開題、理論研究、中期成果交流、實踐驗證、結題準備、結題鑒定”這一程序進行,具體的研究過程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調查現狀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學的評價、教師教的評價及課程的適應性方面進行調查,形成調查報告。
2.形成方案
針對調查的現狀,應該建立相對全面和合理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3.實踐應用
在我校中職機電專業班級中進行實踐。
4.分析修正
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對評價體系進行修正。
六、研究內容
我們將本子課題分為四個要點,并以此作為研究重點。
1.中職機電學生評價案例評介
2.中職機電學生核心能力的研究
3.中職機電學生評價內容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4.中職機電學生評價體系的建構研究
七、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搜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并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與課題有關的先進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論指導實踐。
2.調查研究法
深入到學生、教師和用人單位中,對學生學、教師教及對課程的現狀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了解現行評價體系的不足。
3.行動研究法
在課題研究的中期,我們將在本校中職機電專業班級進行實踐,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和豐富研究成果,提高課題的實用價值。
4.經驗總結法
總結實踐的經驗教訓,提出針對解決目前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中存在問題的有效策略,建立更為合理的評價體系。
八、預期成果
1.《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研究》結題報告
2.針對學生、教師、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
3.《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論文集
4.《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評價》實踐材料匯編
九、研究進度
1.準備階段(2010年12月—2011年4月)
(1)組織本組成員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深化對本課題的認識;
(2)收集、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
(3)完成開題報告初稿的撰寫;
(4)組織課題組全體成員討論開題報告;
(5)召開開題論證會議;
(6)簽署課題研究責任書。
2.實施階段(2011年5月—2012年6月)
(1)討論并確定各子課題的框架和內容,按計劃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2)建立評價體系,在相應班級進行實踐;
(3)2011年12月,進行課題研究中期評估;
(4)收集、整理過程性材料;
(5)撰寫并發表研究論文;
(6)撰寫子課題報告。
3.整理階段(2012年7月—2012年10月)
(1)對實踐情況進行總結反思,修正評價體系;
(2)對課題研究的各項成果進行分類、整理;
(3)撰寫結題報告初稿;
(4)匯編課題成果。
4.總結階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總結課題研究經驗,課題結題報告定稿;
(2)經課題組論證、同行評議后,申請結題。
(作者單位 江蘇省儀征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