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職業學校,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個性素質上比較薄弱,因此思想行為表現、文化成績下等的居多,這些學生大部分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便在學習上出現困難,通稱為“學困生”,我稱他們為“潛能生”,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我運用的方法是“分層教學,分類輔導”,這一方法源于“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挖“潛”。
一、激發興趣,喚起求知欲
“潛能生”不是因為智力上的原因,而是缺乏興趣。因此,在教學與輔導中,要對潛能生仔細觀察,挖掘其學生的閃光點,有針對性地抓住恰當時機去加以鞭策、激勵,讓他們樹立自信心進行學習。積極地去挖掘潛能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分層教學、分類輔導,使其特長得以充分發揮與展示。這樣,潛能生就會在學習中享受到成功和收獲的快樂,于是積極地參加“教與學”的各項活動,做到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喚起強烈的求知欲。
二、彌補缺欠,強化基礎
由于潛能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認識能力有所欠缺,在學習中往往抓不住學習要領,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學中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積極思維達到理解和掌握的同時,為了強化他們的“感知—理解—記憶”的認識過程,必須對他們進行易混淆內容的區別,為了檢驗他們“恢復—提取—應用”的認識結果,安排查缺、補漏、改錯的教學內容。進行以有針對性的復習為主線,選編與潛能生能力相適應的練習與之相結合的教學與輔導,既給絕大多數學生以提醒,又強化了潛能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漸達到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
三、注意啟發,細心引導
對于潛能生只停留于查缺、補漏、改錯是遠遠不夠的,計算機知識教學中還要培養和提高潛能生對知識的認識能力。只有使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聯系,協調一致了,才能真正學習計算機。由于潛能生對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和欲望,也能比較準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了。但新舊知識總是零亂的,孤立地貯存在頭腦中,在進行“恢復—提取—應用”的認知活動時,出現知識點不分主次,不知該用哪一個的現象或產生沒學過的念頭。為了避免潛能生進行過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潛能生由于多次無效的思維所造成的倦怠情緒,教師要進行注重啟發、細心引導的教學。抓住新舊知識的相關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講解,讓潛能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去判斷推理。在深入淺出的推理中,不但能使學生達到解疑的目的,而且還能讓潛能生把已有的知識形成網絡,融會貫通。
(作者單位 山西省吉縣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