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行高三復習的一般做法
多年來,幾乎所有的學校高三總復習實行的都是“三輪”復習法:
第一輪:細過教材,打好基礎。一般會持續到次年2月底結束。
第二輪:專題復習,綜合提高。一般進行6~8個專題復習,為時2個月(3~4月)。
第三輪:模擬練習,提高能力。一般都會安排在最后1個月進行(5月份)。
二、高三復習改革的基礎
1.忻州市多年來高一、高二每次期末考試,實行的是“滾動考試”方式(即所學內容都要考查),這種考試的顯著特點,就是學生對主干知識沒有忘記。
2.從以往經驗看,一輪8個月的復習結束時,前面曾經復習過的內容,已經有遺忘,所以,高三復習需要經常前后聯系,反復進行復習鞏固。
3.很多學校高一、高二年級都已經進行了課改,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為高三的自主復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新高三“小專題”復習方案
所謂“小專題”復習法,就是配合課改,改變多少年來的高三“三輪”復習方法,變三輪復習法為兩輪復習法。將原來的一輪細過教材和短暫的二輪專題復習,打通、整合為一輪“小專題”復習法,原來的第三輪綜合模擬訓練則變為第二輪復習。
(一)第一輪的“小專題”復習方案
1.調研準備。及早組織現在的高二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內部討論、制訂并完善新的“小專題”復習方案,盡可能做到高效、有效
復習。
2.時間安排。將過去的一、二輪復習打通后,“小專題”復習時間大約持續8個月,共30周,到次年3月底結束。最后的兩個月(4~5月)時間進行第二輪的模擬考試,綜合訓練。
3.編寫復習案。高三高效復習的前提,是教師要及早準備,提前編寫好“復習案”,每個“小專題”除知識的打通、整合復習外,還要關注方法的提煉和能力的提升。
預習案包括以下四個欄目,具體內容如下:
【考綱解讀】整合列出高考大綱中對此部分“小專題”內容的具體要求。
【知識回顧】只羅列知識的框架提綱,留白后具體內容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此部分內容需要學生課前來完成,學生可參考過去的書本和筆記,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
【典型例題】典型例題面要廣,既要注重基礎,針對“學困”學生,又要注意打通相關“小專題”的所有知識點。
【典例反思】高三復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學會反思,“反思才是成功之母”!每做一個典型題,都要進行反思,一般可反思1~3點,反思的內容包括:知識點、方法、技巧、思路、隱含條件分析、陷阱等。只要是自己做題后感覺收獲比較大的地方,都要小結出來,并寫在題后的反思一欄中。如果高三復習能堅持一年的“題后反思”,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審題和解題能力。
4.編寫配套的課后練習題。編寫配套的“小專題”練習題時,要堅持“自主復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前后打通,歸類比較,專題復習”的原則,難度定位于“學困生”,注重知識的歸類和打通。每套題的做題時間約為40~45分鐘。配套的練習題大約90套,較小的專題配1套題,較大的專題配2套題。要求學生每周做3套題,在專門的自習時間完成。
“小專題”練習題的題型與高考相同,有選擇題、實驗題和計算題,一般出4~8個選擇題,1個實驗題,1~2個計算題。
5.模塊整合。合并原來的一輪、二輪復習為“小專題”復習,整合教材內容,打通各個模塊間的縱橫聯系(包括必修1、必修2、選修3-1、選修3-2這四個必考模塊,外加3-3、3-4和3-5三個選修模塊中的1~2個模塊),實現所有內容的交叉復習。
初步擬定的物理總復習60個小專題如下:
專題1.直線運動
專題2.矢量的合成與分解
專題3.受力分析
專題4.形變與彈力
專題5.物體的平衡
專題6.力與運動
專題7.變化率
專題8.各類圖像
專題9.紙帶及頻閃照片的數據處理
專題10.曲線運動
專題11.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專題12.受約束的各種平拋運動
專題13.圓周運動
專題14.萬有引力
專題15.功和功率
專題16.各種功能關系
專題17.機械能
專題18.傳送帶問題
專題19.形變問題中的動態分析
專題20.電場、電場線
專題21.電場強度與電勢的關系
專題22.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軌跡分析
專題23.歐姆定律
專題24.含容電路分析
專題25.電路動態分析
專題26.伏安法測電阻
專題27.歐姆表
專題28.儀表讀數
專題29.實驗數據處理方法
專題30.電學儀器的選擇
專題31.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
專題32.安培力作用下的運動
專題33.帶電粒子在有界磁場中的運動
專題34.帶電粒子在組合場中的運動
專題35.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
專題36.帶電粒子的周期性運動
專題37.電磁感應
專題38.電磁感應的圖像
專題39.交變電流的四值
專題40.變壓器
專題41.傳感器
專題42.簡諧運動
專題43.波的周期性和重復性
專題44.光的折射
專題45.波的共性
專題46.電磁振蕩和電磁波
專題47.相對論簡介
專題48.動量定理及動量守恒
專題49.相互作用中的能量和動量
專題50.光電效應
專題51.原子結構
專題52.原子核的變化
專題53.等效處理問題
專題54.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
專題55.隱含條件和臨界狀態問題
專題56.運動過程分析
專題57.估算問題
專題58.體育中的物理問題
專題59.隱含條件分析
專題60.物理學史
(說明:如果選修的是3-3模塊,可把上述有關選修模塊3-4、3-5的11個專題42~52的內容替換為:分子動理論、氣體定律和物態變化、熱力學定律和能量守恒這三個“小專題”)
在這60個小專題中,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和磁場力的內容,都會在“受力分析”“物體的平衡”“力與運動”“功和功率”“各種功能關系”等5個專題中多次出現。在“電路動態分析”專題中,也會整合、打通直流電路、電磁感應電路和交變電流電路動態分析的內容。
(二)第二輪綜合模擬題的編寫或選訂
“小專題”復習法第二輪的綜合模擬訓練與原來的第三輪復習方案相同,只是時間延長到了2個月(4、5兩月)。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除綜合模擬考試外,還要進行查漏補缺、答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及網上閱卷所要求的規范答題和適應性訓練。
第二輪(第二階段)綜合訓練模擬題一般可從外面選購或自編,但題型、題量、難度、格式,都要和高考要求保持一致,特別是要有專門的答題卡,與將來高考執行的網上閱卷格式完全相同。
新課程呼喚新的改革,更呼喚新的高三復習方法。我們應該堅信,只有改革高三復習方法,才能最終實現高考的有效復習和高效復習。
(作者單位 山西省忻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