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職業學校校園環境中,由于不當教育或受不良氛圍的影響,在同伴之間存在著隱性傷害,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傷害,對此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教育。
關鍵詞:同伴;隱性傷害;調查;思考
一、提出問題
近年來,高等職業學校學生校園傷害事件時有發生,并且呈增長趨勢,而幾乎所有這些校園暴力事件或多或少都與校園中的隱性傷害有一定的關系。很多重大的顯性傷害事件往往是由于長期的隱性傷害導致學生精神失常而造成的。所有這些都明確地告訴我們:校園隱性傷害不容忽視。
隱性傷害是相對于顯性傷害而提出來的,是一種沒有明確標志的傷害類型。它是指在校園情境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的不完善或失當等對學生身體和精神所造成的非直接的傷害。
顯性傷害的后果往往比較明確,具有直接性,人們對此不會有很多爭議。而隱性傷害常常以隱弊的形式發生,這種傷害,由于其傷害結果具有潛在性和遲滯性,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它往往對學生的心靈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消極影響。校園中的隱性傷害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人為的、對身體或精神所造成的傷害,另一種是由外在物質設施的不當而引起的身體或精神的傷害。本文所要討論的是第一種中的同伴之間的隱性傷害。這種傷害造成了高等職業學校學生人身權利的侵害,并造成不可逆轉的精神性損傷,影響其一生的健康成長。
二、調查對象
杭州市高等職業學院學生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同時結合訪談調查,隨機對200名高等職業學校學生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84份,有效率為92%。
四、傷害的現狀及相關分析
(一)學生在與同伴相處中最感到害怕的事
調查數據表明,“同學威脅你做事情,否則打你”是令學生最感到害怕的,多達41.31%。其中男生是26.09%,女生是15.22%。2/5的選中率使人感到同伴之間的威脅已經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傷害。據了解,同伴之間的威脅主要發生在男生和男生之間、男生和女生之間、年級和年級之間,威脅的主要內容是敲詐物品和強迫勞動等等。這類傷害往往是由于體力對比懸殊,對受害者實施武力威脅,從而對其造成精神傷害,同時對于其他同學也造成潛在的極為嚴重的心理傷害。
“同學看不起”的現象,多達39.12%,其中女生高于男生。在后面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同學看不起”主要是以挖苦、罵人、取綽號等形式存在,甚至還出現背后詆毀他人的現象。從“同學看不起”的原因分析中看出,主要是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差、成績差、外貌長相的缺陷,以及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等。
從數據和分析中我們可以進一步發現,比起“同學打你”這種顯性傷害,學生更害怕的是一種環境的潛在威脅。
(二)學生之間的歧視
“在你們班有看不起成績差的同學嗎”這個問題中,認為很多的有13.04%,部分的有32.60%,少數的有34.78%,說明同伴之間有看不起成績差的同學的現象存在。這種現象的存在主要與教師的態度、成績排名有關。經過與學生的交談發現,很多教師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很少批評他們,而成績差的學生經常被有意或無意地批評,這樣,在學生心中就會形成看不起成績差的同學的意識。成績排名,盡管新的教學理念提倡以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原則,但還是有部分教師和很多家長以分數高低論好壞,同時也會使學生形成一種以分數高低來評判人優劣的錯誤觀念。
在“你認為你們班有看不起家里窮的同學嗎”中,有很多學生認為沒有或少數,但是從調查數據統計來看,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視現象。看不起家里窮的同學主要是受家庭教育和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
對于歧視外地學生的現象,絕大部分人認為不會或少數,說明隨著我國社會的越來越開放,人們接納外地人的觀念也在不斷地
改變,隨之歧視外地學生的現象也就減少,但還是存在少數學生對外地學生歧視的現象。
(三)同學之間發生誤會時的隱性傷害
在與同學發生誤會時,15.22%的學生認為會經常損壞同學的東西,39.13%的學生認為有時會損壞東西,說明在學生中損壞他人東西的現象較嚴重。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發現,同伴之間的損壞行為主要是損壞書本、文具、生活用品等。而學生多數比較珍愛自己的東西,所以,這種學生之間的損壞行為會不同程度地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
當同學之間發生誤會時,有34.78%的學生認為經常會被罵,
有41.30%的學生認為有時會被罵。這兩個數據說明,同伴之間的語言暴力現象很嚴重,這種語言暴力現象在男女生中都普遍存在。相關調查表明,同伴之間的語言暴力現象會或多或少地帶有人格或名譽的侮辱,會影響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四)被同學敲詐
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當遭遇敲詐時,很大一部分學生會告訴同學或老師,這說明現在許多學生都有自我保護意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還有少部分學生不會或很少會告訴同學或老師,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這些學生往往是受到了威脅不敢告訴他人或者是害怕受到同學的嘲笑、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罵。如果長此以往,會使學生感到焦慮,精神失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
五、建議和思考
(一)學校
1.了解學生
教師要想教育好學生,避免和預防同伴之間的隱性傷害,了解學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環節。了解學生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有多問、巧妙談話、善于觀察等。
2.采取必要的措施
(1)制訂班級管理條例
制訂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條例,做到獎懲分明,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能從行動上對具有不良行為的學生給
予約束,力求使其朝著有文明、有修養的方向發展,減少隱性傷害的發生。
(2)發揮班干部的作用
教師在預防和制止學生隱性傷害時,應該力求得到班干部的積極幫助,因為班干部與教師相比,他們與同學相處的時間會更多,對同學之間所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及時,也就會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這樣可以更好地制止傷害事件的發生。
(3)狠抓文明用語
教師可以從抓文明用語入手,預防和制止傷害事件的發生,使學生養成禮貌用語的習慣。可以把您好、對不起、謝謝、請、沒關系、再見作為學生的文明禮貌用語,同時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和對學
生日常行為習慣的要求,從而形成講文明禮貌用語的班級和校園氛圍,并把禮貌用語列為對學生評價的一個部分。
(4)幫助易受傷害的群體
在班級中總有一些學生易受到傷害,對這類學生群體,必須從生活上、心理上、學習上關心和幫助他們,使他們找到自信,防止他們在隱性傷害中過早地對社會和自己喪失希望,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通過心理委員、心理輔導站的教師等途徑,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時時關心他們,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他們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成長。
(5)制止傷害主體
在班級中,總會存在一些經常傷害別人的學生。教師應該在平時經常性地對其進行說服教育,并結合表揚和懲罰教育,在不斷地反復教育過程中,以幫助他們改掉壞習慣。
(二)家庭
1.經常與孩子溝通
家長應該經常性地通過電話和網絡視頻等渠道,在民主的氛圍中坦誠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從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學會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和談話中發現問題,并加以科學合理的引導。
2.采取防范措施
家長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受到隱性傷害,應給予及時的幫助。首先,應該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了解孩子受傷害的程度。其次,應該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撫慰,及時消除其害怕、緊張、焦慮的心情。第三,找教師協同解決。家長應該把學生受傷害的現狀及時反映給教師,和教師合作協同解決。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性地對其他孩子實施隱性傷害,應該對其進行教育并把相關情況反映給教師,
通過家校的合力作用及時糾正其不良習慣。
3.與教師保持聯系
家長應該與教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方面的表現,并且配合教師進行教育。
(三)社會
1.加強有暴力情節的電視、電影、書刊、雜志及網絡的管理
據相關調查顯示,校園內的隱性傷害,有很多學生是因為觀看了有暴力情節的電視或電影之后模仿其行為而造成的。因此,應該加強有暴力情節的電視或電影的放映管理,特別是學生喜愛看的動畫片或游戲,應該拒絕有暴力情節。
2.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減少成績差對學生帶來的隱性傷害
轉變評價觀念,改變傳統的以分數論好壞的評價方式,建立以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科學的評價觀念,以減少成績差對學生帶來的隱性傷害。
3.更多地關注校園同伴之間的隱性傷害
全社會應該更多地關注校園同伴之間的隱性傷害,認識到其危害的嚴重性。可以組織建立一些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社團,讓學生有一個傾訴的對象和場所。此外,各種媒體也應該加強對隱性傷害的宣傳和報道,使人們對其有清楚和科學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鄭照順.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2]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趙玲.大學生隱性傷害問題及解決途徑.中州學刊,2005(03).
(作者單位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