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考試測量行為與學生整體學習評價的內涵及其關系
評價,是指對事物價值判斷的過程。學習的評價是指有計劃、有目的地收集有關學生在學科知識、使用學科知識的能力和對高中學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或高中新課程實施各年段或教學計劃做出結論的過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在課程評價中應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學習評價必須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既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基于此,對學生的整體評價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1)多把尺子衡量學生;(2)引導學生“自我評價”;(3)關注教學的長期效果。
考試是一種正式的、系統化的獲得學生行為信息的方法,通常采用紙筆形式。考試結果通常作為衡量學生在相同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成績的標準。考試,作為課程評價的手段之一,是中小學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盡管當今考試受到社會各方的指責,但考試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在學生整體學習行為評價中的作用,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不可替代的。《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考試是評價的主
要方式之一,考試應與其他評價方式相結合。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法。高考科目設置改革要將統一性與選拔性相結合,在滿足高等學校選拔人才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高等學校選拔方式的改革要進一步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試基礎上綜合評價、擇優(yōu)錄取的辦法。”從以上《通知》可以看出,提倡新的評價方法并不是否定已有的評價方法,如紙筆測驗的作用,各種評價方法都是為一定的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服務的,必須根據不同的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選擇恰當的評價方法,應避免在評價方法改革中出現趕時髦和形式化的現象。新課程背景下的考試不能局限于鑒定、選拔的功能,而應突出和強調考試的基本功能——教育功能。中小學學科考試的根本意義就在于它的教育性,即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查,發(fā)現教育教學上存在的不足,找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提出改進的建議,以有利于教學的改進和學生學業(yè)成就的不斷提高,更好地促進學生的
發(fā)展。
二、提高歷史考試測量行為在學生整體學習評價中有效性的方法
1.積極促進考試內容和形式向多樣化方向發(fā)展,全面實現考試測量目標
考試測量是有目的的,是實現考試測量目標的手段。在現行考試制度下,考試測量目標以往是、今后也應該是教學目標和高考考試測量目標二者的結合。當前,在考試測量目標問題上,需要注意的是,全面把握和實現考試測量目標。一方面,在減少考試頻率的同時,拓展每次考試的內容,不僅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更要突出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通過考試檢測學生綜合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不能將考試形式單純囿于筆試范疇,配合采用學生自測、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制作、歷史調查等多種方式。在非畢業(yè)、升學的考試中,可以采用開卷考試或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形式,還可以根據學生能力水平的高低
進行分層考試等。
2.正確處理教材與考試測量的關系,在歷史考試中盡可能地引用史料進行命題
歷史教材版本多,課標本身允許不同表述,專題題目設計大,彈性大,取材、判斷、結論差異大。過去“以本為本”,能從教材找到出處、原話(題目、答案),現在行不通了。訓練學生一定要跳出所使用教材的束縛,改變教材觀(現在的教材是讀本,是工具,有一些符合課標的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但彈性很大),突出最基礎的史實,培養(yǎng)學生能力。兩者關系:(1)教材提供了考試測量最基本的知識(識記層面),沒有教材,學生基本知識是無法掌握的;(2)通過教材的學習,為考試測量提供了一個背景;(3)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實踐證明,歷史考試中引入歷史資料在考查學生能力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使學生把已知和未知、史和論、學和用結合起來,促進了知識的活化;二是思維活動擴大,有利于顯示和區(qū)分能力層次;三是把學生的平時學習成果和考試臨場發(fā)揮結合起來,削弱了對課本和教師的依賴,較真實地反映了學生自身的水平。
3.要對考試的結果進行具體分析和指導
教師既要讓學生知道自己考試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考試找出自己的缺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調整學習目標,完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如,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考試結果建立錯題題庫,并不斷對錯題進行反思: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題意?在解題過程中曾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這些問題后來是怎樣改正的?解題過程是否正確無誤,表述是否符合邏輯,語言是否流暢?如果適當改變試題的設問和角度,問題將會出現什么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和過去做過的題有什么聯系?等。這些做法,可以使學生對考試的期望不僅僅在于能得高分,而是通過考試實現自我糾錯、自主反饋和自行提高。
(作者單位 湖南省株洲市十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