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業余體校學生是一個普通而特殊的群體,他們在訓練至上、金牌為尊的氛圍中,缺少人文素養的熏陶和培養。從師生和諧創設人文氛圍,文本解讀注重人文熏陶,寫作教學注重人文塑造、人格建構的角度出發闡述業余體校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人文教育和培養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業余體校;語文教學;人文素養;人文精神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體現著整個人類文化的最根本精神和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契合馬克思所說的人的全面發展才是人的根本發展的精神,是人對自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一種關注和追求。而在業余體校中,我們經常發現,運動員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習慣不良,學習能力低的現象屢見不鮮。在人際交往中常以自我為中心,自控力、耐挫力差,更重要的是,在訓練至上、金牌為尊的氛圍中,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傳承不足,這不僅影響了體校學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運動員的培養和輸送。因此,作為體校的語文教師必須理清語文教學與健全人格、夯實人文根基的關系,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視,
陶冶學生的心靈。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養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師民主生主體,人文和諧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和諧,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老師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勢,真正與學生建立平等、互尊的關系,學生才會自主、主動。當學生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環境里感受到或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愉悅,學習效果也會較理想。但事實上,體校的學生由于父母的包辦代替,教練、師傅帶徒弟的陋習傳承,填鴨灌輸式的教學,都忽略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積極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充分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感受自己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不可代替性。只有師民主生主體,師生和諧,氛圍寬松,結果才會水到渠成。
二、人文文本,彰顯人文
幾千年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內涵豐富的人文經典,對民族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語文教材,特別是現行教材,古代經典、現當代名篇比比皆是,既有思想內涵,又富含審美情趣。如教學《離騷》時,文中的屈原形象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堅韌不拔意志力的典型。在學習中,我讓學生考慮這樣兩個問題:屈原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是如何面對被
人讒害,遭貶流放的人生際遇而不甘沉淪,更加關注國家的前途、命運的?是什么促使詩人“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呢?討論的結果是,因為屈原有著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祖國滿腔的熱愛,更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堅定的信念。在這一探討過程中,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三、作文塑造建構人格,人文固化
寫作是一種高度綜合的精神活動,是主體精神和個性特點的自由流瀉,是生命源泉、創造力量的外化呈現。所以,我在寫作教學中,都力爭從凡人善舉、生活點滴中發現、挖掘人文閃光點,進行系統訓練,以期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進而塑造美好心靈,構建理想人格。如,以“愛心”為主題寫系列作文,題目讓學生自擬。學生以生活體驗為根基,把身邊人與事,如爺爺奶奶的關愛,教練老師的教導,鄰里的互助互愛,同學之間的友愛等人文關懷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也從中學會理解人、尊重人和關愛人,人文素養自然外化于行、固化于心。
總之,在體校的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與人格完善,這是我們體校語文教學研究、探索和實踐的方向,這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國家所需要的優秀運動人才意義重大。讓我們為更好地實現培養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的辦學目標而矢志奮斗吧。
參考文獻:
[1]王曉珊.淺談語文教學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2]齊欣.名師人格教育的經典細節.1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9.
[3]宋寧.班級心理教育手冊:高中版.1版.希望出版社,2009-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