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強調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創造性見解,承認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學生通過互助學習來實現自我發展和共同進步的需要,指導學生在固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其探究欲望和創新精神。因此,筆者特意聯系新課改理念并結合多年的切身教學經驗對高中思想政治備課進行如下討論和探索。
一、備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媒介。備教材課前要根據教學要求認真研究和充分開發教材,從人文性和知識性等多角度來挖掘教材潛在的知識和教育價值,立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知識技能,抓主線,統全局,從整體上把握新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知識表現特征,指導學生掌握好教材每章知識點所蘊含的觀點內涵和知識原理,甚至與之相聯系的課外知識。
譬如,教學《經濟生活》時,筆者在備課時就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詳細地對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商品價值量的計算等做了符合實際學情的簡約化教學設計,對于抽象難解部分,筆者聯系生活實際,給大家通過實例演示,這樣才能保障在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和能力延伸的共同提高;對于諸如“中國入世”等比較開放的話題,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自主探究和討論交流等形式來拓展知識、加深印象。
二、備學生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積極培養興趣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讓學生最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高中生年輕氣盛,有很強的成功欲望和自我意識,也有著很強的表現欲和好奇心。然而,學生又因為以前成長和學習環境的不同,表現為情感傾向、認知規律和個性氣質各有不同,這從客觀上要求我們要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別從不同方面來滿足不同認知層次的學生的知識需要和心理期望。
比如,我們在教學“經濟生活”中關于收入分配的內容時,在備課時就應該考慮到城鎮學生和農村學生對分配制度的感情立場差異,引導大家達成: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相對分配方式的共識。筆者備課時認真分析了每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辨能力、表達能力等因素,設計并合理組建了學習合作小組,組內學生配給采取優勢互補原則。如此設計,從客觀上肯定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同時又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不失為一個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鑒。
三、備教法
俗話說: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教學活動也是一樣,如果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那盲目的教學活動只
能是緣木求魚。我們只有參照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案,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亢奮狀態,才能保證思想政治課堂活躍高效。這就是說,新課改要求我們課前必須備好教學教法。廣義的教學方法不但包括教師教的方法,還覆蓋學生學的方法。
譬如,我們在備課《文化生活·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傳播》內容時,就需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找到知識性和學生興趣性的結合點,設計好如何向學生呈現文化多樣性,通過何種方式讓學生認知各地區和各民族之間豐富多彩的文化差異等等,筆者建議可以借用多媒體集圖片、影像、文字于一體的優勢,來播放搜集到的經典民族文化特征,讓學生觀賞、對比、評價,這樣設計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全面、更直觀、更形象地認識文化的多樣性。比如,可以讓學生通過北京奧運視頻和倫敦奧運視頻來比較中國文化和英國文化的異同,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視頻中感受文化的差異與互通。
四、備評價
課程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積極的評價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態起到調節和激勵作用,因此,課前備課,建立健全的課堂評價機制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必經之路。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力爭教學的評價內容、學生主體和教學方法多元化。筆者認為,積極的教學評價應本著讓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在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同時推動教師完善和發展教學技術,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目的。高中思想政治備課時,我們要注意將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有機統一起來,注重學生的基礎理論、學習情感和互動狀態,強調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學習技能,引導他們了解教與學的雙向信息,讓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譬如,我們在備課《文化創新的途徑》內容時,最好設計一個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測試。當然,我們可以通過設計比較開放的研究課題來引導學生討論、參與,相互批評,共同提高,也可以通過傳統的知識點提問,進行知識檢測和矯正。總之,我們的評價設計不但要考慮將基礎知識和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結合起來,而且要把知識和學生的自身發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文化發
展觀。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高中思想政治備課的幾點心得體會。概而述之,在新課改精神感召下,高中思想政治備課必須堅持立足教材,更新理念,根據學生實際認知規律,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過程,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和綜合素養,完成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定邊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