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參加評課活動,對于提高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通過交流與互動,可以了解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新風氣;其次,參與評課活動,可以對中學地理課堂教學進行診斷,激勵地理專業發展;再次,可以對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踐進行理性分析,進行教學研究;然后,可以促進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的落實,促進地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最后,可以對中學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進行評價和考核。
一、從教學基本功角度評課
新教師、中青年教師經常進行公開教學,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要加強課堂教學基本功,有時候還要比一比課堂教學基本功。其實,我們評課時完全也可以從執教老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角度切入進行評課。
一般的,中學教師的基本功有共通的地方。如,教學設計、語言表達、課堂組織能力、板書等等。例如,有些老師懂得用手指來表示:地球自轉時,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是如何產生偏向的。學生利用這種方法很容易就能判斷出物體水平運動時往哪個方向偏。
地理老師還有自己的基本功,那就是地圖能力。地圖能力中有板圖能力、讀圖能力,還有指圖能力。
二、從教學標準角度評課
從教學標準的角度進行評課,包含三種含義:一種是從比教材高一個級別的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來評課,一種是從執教教師制訂的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來評課,還有一種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來評課堂教學目標本身。
從課程標準的角度進行評課,著眼點比較高,要求評課者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比較熟悉,能夠將執教者實際的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進行比較。如果從這樣的角度進行評課,參與評課者應該在聽課前,要對課程標準進行熟習與研討;在聽課時候,身邊備有課程標準摘要;在評課的時候則回顧一下有關的課程標準,讓參加評課的老師有所共鳴。
一般情況下,執教教師不會照搬照抄課程標準來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往往根據課程標準、學生狀況、教學環境、自己對教學資源的組合、自己對教材的處理來制訂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這也是教師智慧和創造能力的表現。
如果有的執教教師事先沒有準備教學目標,評課教師也可以與執教教師進行前期溝通,讓評課教師更好地理解執教教師的意圖,便于大家溝通。
三、從教學內容角度評課
在實踐中,從教學內容的角度進行評課,是大部分地理教師評課時切入的角度。從教學內容的角度進行評課,首先就是評教材的處理;然后是評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教學的具體材料和教師的具體表述。
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切入進行評課,評課時的題目可大可小,評課時的話語可多可少,評課的時間可長可短,評課的空間比較大、自由度比較高。特別在教學有難度、內容有深度、表述有爭議的時候,對教學內容的評課,往往能引起共鳴或者討論。這個時候,評課者對“科學性”“學科性”的把握就要起作用了。
大多數同行教師的評課,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教學內容上,在地理知識和技能問題上進行研討,這樣,對執教教師、參加評課的教師來說,雙方都能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
四、從教學的組織角度評課
評課的時候,也可以從教學的組織角度來評課。過去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組織比較簡單,一般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在上面講,以講臺為中心;學生坐在下面聽,一行、一排成秧田式;教師一般是以教材或者地圖為教學內容,以板書、板畫、板圖來串聯教學過程。
現在的學生不一樣了,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和互聯網共同成長的新一代,對信息接收的互動性、多樣性有了新的要求,同時,現在的地理信息傳播的方式不一樣了,伴隨時代的前行,現在的教學手段、演示技術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教學的組織角度,主要就是看教學思路和實施方法。
教學思路是否清晰、實施方法是否有序、靈活,都是值得細細舉例說明的。教師教學組織的水平、學生與老師溝通交流深度與廣度、雙方在短短的一節課當中所形成的“配合”、“默契”,既是教學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目標的保證,也是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外在表現。
五、從教學技術角度評課
評課的時候,還可以從教學技術角度進行評課。例如,現在的高中地理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普遍具有多媒體教學能力,普遍具有信息技術能力。有的還懂得利用虛擬地球、網上地圖等工具,地理教學資源的擴充,使高中地理教學的空間大大拓展,也使地理事實的空間性、時間性比以往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使地理思維的綜合性、比較性得到了有力的表現。
從教學技術的角度進行評課,要看新穎性,更重要的是應該看有效性、經濟性。這個經濟性,不是說省錢的經濟性,而是說教學上的經濟性。看教學技術的應用是不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看是否使難點、重點教學內容變得容易解決,看是否使教學效益增加。例如,有些老師會以Authorware或Flash來演示地球自轉與公轉,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該知識點。
六、從教學效果角度評課
評課的時候,還可以從教學效果角度進行評課。教學效果是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如果一堂地理課的教學效果不好,其他的教學目標、組織、技術等等,就會變成“無本之木”。
但是從地理教學效果切入進行評課,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從哪里去看、怎樣去看教學效果如何?以正確的角度去切入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才能真實地評論教學效果,并得到有效的改進性意見。
如何看地理教學效果呢?
一種是看集體或者個人的當堂地理測驗、或者地理測試的效果,如果有測驗或者測試,當然可以看出效果。
一種是看教學效率,在40分鐘內,教學容量如何、預定目標是否完成。
一種是看學生的集體反映,思維是否積極、氣氛是否活躍。
七、從教學亮點角度評課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進行評課,每個教師在教學上都會有所長、有所短。新進的青年教師,有他們的朝氣和銳氣;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則有很多長期積累的經驗和模式。在教學中,有的老師的心情會跌宕起伏,高明的教師更懂得將一堂課變成一曲美妙的樂章,起承轉合之間,潤物無聲。
進行公開教學或者展示教學的教師,一般是做了精心準備的,一般總是有一些新鮮的招數給人以耳目一新。
如果這種新鮮的招數能夠促進教學、提高效率,那就是“亮點”了。例如,有的老師將某流行曲的歌詞換成地理的知識點,方便學生記憶,學生學的時候也覺得有趣、輕松。
出現了“亮點”,評課的教師就應該抓住,通過評議使“亮點”光大,使同行們得以借鑒。
八、從教學環節角度評課
評課的角度還很多,比較容易切入的角度是評教學環節。
一般中學地理課堂的教學環節可以分為:引入、新課、讀圖用圖引起的教學高潮、鞏固訓練、小結作業五個環節。
比如,從某一環節去評課,從“引入”環節入手,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進性意見,至少可以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經常參加評課活動,可以使地理教師從自己的小空間里走出去,吸收新鮮空氣,看看別的教師是怎樣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聽聽別人是怎樣想的,對自己會有所啟發。有的老師聽了別人的評課,有時候會說:“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評課的時候,分析同行課堂教學的得失,也是自己的一次反思和提高。評課討論的時候,自己或者別人的精辟發言、妙語連珠,也會使自己和他人身心愉悅。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