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了我國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其中,“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當前階段,提升基礎教育質量的客觀要求是:使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從主要依靠規模擴張、財力物力資源投入、時間投入和強化考試技能等,轉向主要依靠教育結構優化、培養方式改善、隊伍素質提高、教育研究支持和管理方式創新的軌道上來,從而真正實現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2007年,廣西全面實現“兩基”目標,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兩基”目標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同時,廣西基礎教育事業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兩基”鞏固提高的任務仍十分艱巨;二是部分學校管理不到位或不規范,校園文化建設欠缺;三是教育行政管理隊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師人事管理還沒有完全理順,農村地區教師隊伍補充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教師素質有待提高。因此,廣西教育亟待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學校內涵發展和教師素質提升。
北京師范大學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專業方面學科優勢突出,在腦科學、心理科學、教育科學和信息技術科學等基礎性研究領域形成了國內一流、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研究團隊。近年來,充分運用先進科研成果促進基礎教育的質量提升和均衡發展已經成為北京師范大學重要社會服務工作之一。
為充分發揮北師大的基礎教育資源優勢,推動廣西壯族自治區基礎教育的發展,經友好協商,雙方決定合作開展共建“基礎教育教師素質提升綜合改革實驗”項目。2010年5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楊偉嘉與北京師范大學常務副校長董奇教授簽訂戰略合作備忘,正式拉開項目實驗的帷幕。南寧市青秀區、柳州市柳北區、魚峰區、柳江縣、百色市右江區、平果縣、河池市金城江區、桂林市疊彩區等5市8縣(區)的74所(目前擴展到77所)實驗學校參與項目實驗。
此項目緊密結合廣西基礎教育發展需求,進行了切實、有效、可行的項目設計:協同創新,推進“政府+大學+小學”合作機制有效運行;在全面分析教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構建“學為導向”的教師培訓新模式;項目實驗包括“校長管理能力提升”、“小學數學能力提升”、“小學英語能力提升”和特色培訓四個子項目,以學科學習實驗與學校特色建設為抓手,促進教師培訓內容“升級換代”;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培訓指導體系,關注教師與校長發展的個性化需求;遵循“學研一體、三年規劃”的整體設計思路,為教師發展構建“低壓力、小步子”的成長階梯;同時,加強過程管理,保證實驗“落地生花”。
此項目實施一年半以來,在自治區教育廳與北京師范大學項目組的共同規劃組織下,通過集中培訓、赴京觀摩、實地指導、混合式研修、評優表彰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有效幫助77位校長、700余位實驗教師獲得提升,惠及實驗學生近6萬人。2011年11月16日,項目實驗中期總結表彰大會在柳州市隆重召開,共有3個優秀實驗縣區、16所優秀實驗學校、60名實驗校長、218名實驗教師受到表彰。作為項目實驗的中期小結,此次大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同時也拉開了項目實驗第二階段“做中研”的序幕?!白鲋醒小彪A段將會繼續以四個子項目為實施內容,以課題立項研究為載體,以基于主題的混合式聯片研修活動為主要推進方式,幫助教師在課堂實踐水平提高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思考研究課題,提升科研水平和教育理論水平。
教師的專業發展包含教學規范化、個性化和核心化三個階段,而當前教師的發展情況是,并非所有的教師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從第一階段走到第二階段,能走到第三階段的更少。“基礎教育教師素質提升綜合改革實驗”項目期望能夠通過三年實驗,幫助實驗教師走好規范化、走出個性化、走向核心化。在隨后一年半的時間里,項目實驗將一如既往地為教師們打造展示自我、共同發展的絢爛舞臺,全面提升廣西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