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和諧 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2A-0018-02
“基礎教育教師素質提升綜合改革實驗項目”實施一年來,我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特色建設方案獲一等獎,錄制的六節課有三節獲一等獎,兩節獲二等獎,一節獲三等獎,我校還被授予“優秀實驗學?!睒s譽稱號。
一、靜心分析思定位
項目啟動后,我組織學校領導、中層干部及部分教師代表進行了幾次分析和討論,最后初步確定了“育和諧文化,建幸福校園”的特色發展方向。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立足區情、校情,創建學校特色是沉淀百年校史,發揚拉小精神的必然要求。我校創建于1912年,有近百年的歷史。學校一直以來注重人本管理,人際關系和諧,領導之間、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近百年的輝煌也證明了拉小人的勤奮、努力。
(二)培育和諧文化,創建和諧校園,是學校長遠發展的內在要求。社會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的期望值不斷攀升,給教師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在工作和學習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師生員工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放松精神、愉悅身心的校園和諧環境。
(三)學校自身發展面臨挑戰,需要尋求新的發展點。近幾年來,我校在校學生不斷增多,學額鞏固率不斷增大。但校園環境的和諧遇到了種種挑戰,主要表現在:其一,急劇增長的學生人數和學校實際的容納能力、資源條件、環境空間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出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校園的不和諧因素。其二,校園內部和周邊還存在一些隱患,這也給校園環境的安全穩定帶來一定的威脅。
(四)校園文化面臨多種價值觀和家庭實際因素的影響。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生活情況不聞不問,家庭、社會、學校還沒有形成很好的教育合力,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不思進取。而應試教育指揮棒不變,有些地方對教師的評價停留在分數上,因而導致了師生之間的矛盾激化。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因為父母忙于生計而無暇顧及他們的教育,他們缺少家庭的溫暖和必要的引導,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給學校教育也帶來了挑戰。
立足以上實際情況,我與學校教師共同追根溯源,把握問題要害,深入分析成因,研討學校辦學特色方向。因此,傳承拉小精神,再創拉小輝煌,如今的拉小人秉承著這樣的信念,大踏步走在學校特色建設之路上。
二、專家引領明思路
(一)劉永勝校長的多次講座與面對面指導——確定方向。我校得到了劉校長細心的引導,進一步明確了學校要辦出品牌,必須走特色發展之路,也明確了學校的特色發展要基于學校,要挖掘學校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內涵,把它做好做細,并持之以恒,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高海英校長的實地指導——確定方案。學校特色建設方向確定后,我們著手制訂方案并送給具體負責指導柳州市柳江縣的高海英校長。高海英校長是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二小書記兼校長,同時也是校長項目組實施指導專家。2011年3月,高海英校長親臨我校指導,指出癥結所在:把“和諧”作為一種文化來培育,就應該在“和諧的管理、和諧的隊伍、和諧的學生、和諧的家校、和諧的教學、和諧的環境”等方面作文章,而不只停留在管理和德育工作上,應該將這六方面形成一個系統,細化每一個目標并貫穿在學校的日常工作中。
三、全員參與定特色
在高校長的指導下,我再次查閱資料并深入分析學校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我與學校班子其他成員經過討論,搭起了“和諧的管理、和諧的隊伍、和諧的學生、和諧的家校、和諧的教學、和諧的環境”等方面建設的大致框架,然后請學校所有中層領導、部門負責人與學校領導圍繞六個方面一同討論建設目標和工作思路。因為他們是特色目標的具體落實者,他們根據自己所分管、所熟悉的工作提出的特色建設的細化目標和工作思路,更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之后,我們首先召開了“五會”,即:教師代表座談會、學生代表座談會、家長代表座談會、社區代表座談會及教代會,在充分征求代表們的意見后,我們著手修改方案,然后又把修改后的初案以“征求意見稿”的形式發到校園網上,讓全體老師知曉、提建議。經過幾番修改,一個相對系統、相對科學、相對完整,可操作性強的方案基本形成。
四、細化目標助推進
我校和諧文化的培育是圍繞“和諧的管理、和諧的隊伍、和諧的學生、和諧的家校、和諧的教學、和諧的環境”六個方面展開的,要推進這樣一個相對龐大的工程,必須把目標細化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方面,讓每一位執行者在心中有數的前提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所以,我們的方案很細,篇幅也很長,很具操作性,因為當時我們想,我們這樣的一所學校,特色建設剛剛起步,心中明白才能平穩,路走平穩才有創新。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上至每個學校領導、下至每位員工都明確了自己在創建特色學校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明確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較好地推進了特色建設工作。
五、努力創建顯初效
(一)和諧的學生。在“和諧的學生”建設上,我們緊緊圍繞“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以學校作為實踐的陣地、家庭作為實踐的搖籃、社會作為實踐的天地,搭建各種平臺,創新各種活動。
學校目前已經開展了與經典同行——“感恩、孝親從現在做起”體驗活動、“尊師立志,崇文尚德”——一年級新生“開筆禮”活動、“孝敬父母道德實踐小標兵”評比活動等等。特別是我校品牌德育實踐活動“小主人鄉村體驗周”,圍繞“六個一”組織了若干個小分隊(采訪柳江縣“一鄉一品”領軍人物小分隊,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小分隊,研究農具小分隊,農村學校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調查小分隊等),由學校領導和老師帶隊集中下鄉體驗。學生在體驗中不僅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認識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升華。
(二)和諧的教師隊伍。在“和諧的隊伍”建設上,我們大膽提出了“人本管理育幸福環境、搭建平臺助幸福成長、特色教研建幸福團隊、和諧德育奠幸福基石、愉悅身心富幸福生活”的思路并加以落實,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幸福指數,建立了一支和諧、向上的教師隊伍。2011年10月17日至20日,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周在全市開展,我校作為展示點之一,不僅作了“努力成就教師幸福的教育人生”的特色工作匯報,而且,語文、數學兩個團隊還進行了特色教研展示,得到了與會領導和嘉賓的高度評價。
經過一年多的實驗研究,項目成員正在積極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數學課題組的劉國蘭、韋寒秀、黃其鳳、韋玲琴、韋樺、彭玲等老師都取得了突出的進步,所教的班級不斷進步,獲得了縣級、自治區級獎項。英語課題組的覃云、韋筱微老師,積極實踐著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張華微、韋成靜作為攀登英語項目負責人,帶頭學習理念,積極參與課堂探索實驗,自己親自實踐并指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收集整理實驗資料,提升了科研管理能力。實驗老師不僅自己在進步、在收獲,他們也正在通過自己的輻射作用,把分層評價的理念推廣到其他教師中。
(三)和諧的管理團隊。一年多的時間,我和我的管理團隊也在實驗中得到了提升,不僅明確了特色的概念,而且學會了如何定位學校的特色;不僅找準了學校特色發展的切入點,而且懂得了細化特色建設目標;不僅學會了組織實施特色建設,而且深信把圍繞特色建設的每一項工作做到極致,就能實現我們共同的特色目標。
(責編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