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2A-0019-02
柳州市潭中路第二小學參與項目實驗以來,確定了“生命教育”為辦學特色,以“為每個孩子生命精彩而奠基”為辦學目標,初步形成了“尊重、溫暖、寬容、和諧、勤奮、卓越”的學校新文化。“生命教育”以“真實善美”為核心,以“七彩生命課堂”為陣地,通過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學校現已形成了“生命教育校本課程體系”、“3+3校本教研模式”,同時打造出學校德育特色亮點。在積極穩妥地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規范學校科學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績。
一、“真實善美”的解讀
真——求真:“真”源于陶行知教育核心理念即“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要用真心、真情,去真愛每一個學生,學生要用真心、真情,去真愛他的家人、師長與同學。做真人就要求實、求是,求做真誠、真實之人。
實——務實:“實”即做人要誠實、做事要扎實、學習要踏實。學生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誠實友好對待師長與學友,扎扎實實勤奮學習文化知識。
善——崇善:“善”即為人之本,體現了人類的高尚情懷是“仁愛、友善、友愛、和諧”的人格之美,我們要用“愛”字來詮釋教育的真諦,用“愛”培養大寫的“人”。讓校園充滿“愛”的溫暖與幸福。
美——尚美:“尚”即尊崇、注重、追求之意。“美”是“人類內心之美”與“外在形式之美”的和諧統一,“尚美”即對藝術之美、心靈之美、道德之美、情操之美的崇尚與執著追求。善于發現美、欣賞美、塑造美是我校師生人生修養的精神追求。
二、構建“三大支柱”。辦好人民滿意學校
(一)校園環境建設——環境育人呈特色,生命文化得弘揚。圍繞著“綻放師生生命精彩”的主題,營造和構建“魅力校園、生命如歌”的校園文化:班級特色文化——呈現班級目標、學生成長作品;樓道文化——名人名言、讀書閱世、關愛師生安全;校園文化展板——凸顯黨、政、工、團、隊全面育人的實踐活動與成效;樓宇墻面文化則是把學校辦學理念與“三風一訓”置于顯著位置,以彰顯學校生命文化主題,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學園、樂園、幸福校園”氛圍。
(二)教師隊伍建設——踐行“真實善美”。學校通過師資建設,不斷增進教師對教育本質的理解,加深教師對職業的崇敬,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優良的教育和教學成效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基。近年來師德建設碩果累累,涌現出一批榮膺“德育名師”、“師德標兵”、“教育明星”、“教學能手”、“教科研骨干”、“教壇新秀”、“十佳班主任”、“十佳校長”等榮譽稱號的先進教師。一支師德良好、教藝精湛、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已基本形成。
(三)學生素質培養——綻放生命精彩,培育“生命智慧”。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學生體驗生命成長的重要途徑。依托學校“生命教育”校本研究課題,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生命教育,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演繹生命成長的美麗,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僅2010-2011學年學生獲獎就達到一千多人次,其中,我校舞蹈《壯娃圓夢》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藝術展演一等獎。
三、德育工作出亮點。彰顯育人真實力
(一)“特殊節日”——育人的載體。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讓同學們能在多彩的各類節日中健康、快樂成長,在校內建立了讀書節、體育節、科技節、藝術節、班主任節。其中班主任節已進行到第四屆,該節以提高班主任社會地位,激發班主任工作熱情與責任感為目的,班主任們在節日里備感來自家長、學校、學生的祝福與期望,激發了工作的責任感與積極性。
(二)“一日常規”——育人的基礎。學校依據校情、學情制定了《一日常規》,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以及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層次的、遞進式的教育目標內容。如小學一年級的適應性教育,目標是“我是小學生了”,該段重點是幫助新生盡快熟悉學校環境、教師和同學,適應小學階段學習生活。
(三)“1+X機制”——育人的整合。為使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責任到人,我們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轄區各單位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定期召開聯席會,.不定期落實工作交流與研討,及時有效組織開展貼近學生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工作聯系做到“一呼百應”。目前已與柳北交警大隊、黃村派出所、消防大隊、司法所、街道辦事處、柳州市第四人民醫院、住柳部隊、科技局等多個單位共同簽定“1+X”聯動機制工作協定并創建警校共建工作站。
(四)“校園十星”——育人的激勵。為了激勵同學們積極向上、個性發展,做到有目標、有榜樣,學校設立“校園十星”評比活動,十星為禮儀之星、勤學之星、閱讀之星、勞動之星、守紀之星、環保之星、進步之星、體育之星、才藝之星、互助之星。“校園十星”評比體現了全面育人、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
四、教育科研塑品牌。“七彩”課堂顯魅力
(一)“七彩”課堂——智慧的舞臺。我們的“七彩”課堂是高效的、亮點紛呈的,充滿尊重、平等、溫暖,體現師生生命成長與個性發展的課堂。為構建“七彩”課堂,我們開展了“集體備課出實效,同課異構展風采”的校本研究,構建了“集體備課一上課實踐—集體評課,反思修改一再上課實踐一再修改、再實踐”的“同課異構、一課多上”的集體備課研究模式,形成了以“課”為核心的循環的教研過程,促進了教師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七彩”課堂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全體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的提高。
(二)教學反思——智慧的引領。我們在教育教學管理中,讓教師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有效教學反思,使教師在教學反思中由感性走向理性,由無序走向有序,由低效走向有效,由教書者走向教育者、研究者,最大限度激發了教師的教學潛能,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構建了教師成長的精神家園,讓老師們收獲最完美的教學智慧,為打造“七彩”課堂提供了保障。
(三)管理“七抓手”——質量的保障。我們注重強化教學管理“七抓手”,即“抓師資培訓、抓集體備課、抓課堂實踐、抓教學反思、抓課題研究、抓質量監控、抓教研組建設”。通過建立健全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注重管理細節,規范教學管理,督促教師教育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四)開發校本——充實課程。根據學生需求,學校開設了生命如歌、書畫啟蒙、器樂演奏、合唱訓練、舞蹈、三跳運動、武術操、啦啦操、竹竿舞、醫療救護、小交警等拓展型課程。這些課程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選擇學習、主動學習、個性學習的需要,體現學校“為每個孩子生命精彩而奠基”的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