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紅色文化 德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2A-0030-01
創建學校特色,是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自2010年10月學校參與“校長管理能力提升”子項目以來,我們在探索學校特色創建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成長的快樂。
一、撥云見日明特色
學校特色建設初定為:科學發展,打造德育及科研特色建設。北京市光明小學原校長、北師大客座教授、校長項目負責人劉永勝親臨我校診斷指導,充分肯定方案好的方面,指出不足的地方,建議要學會取舍,根據學校所處地理優勢特點,選題不要過大,應以科研為載體,突出德育優先,可考慮以“紅色德育”建設為學校特色創建主題。在此基礎上,我校召開全校教職工大會,發言討論并確定了這一主題。正是有了項目組的指導,我們的特色建設定位才能撥云見日,全校師生達成一致目標。
二、穩扎穩打見成效
(一)完善機制協調促進活動開展。學校成立了特色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把學校特色建設按計劃將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層層抓落實。建立了特色檢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對特色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不斷完善和豐富活動內容。制定了特色建設考評方案,對參與活動的教師進行過程性和終結性考評,并把考評結果與評先評優、職務晉升掛鉤,對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在構建的德育體系框架下,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實效性,通過設立“百色精神獎章”,創立紅星積分評價體系,解決德育評價問題。
(二)卓有成效構建“紅色”德育體系。學校構建了“以德勵志,以德育行,以德陶美,以德歡心,以德健體,以德育智”的德育體系,始終圍繞“愛國,誠信,責任,自信,敬重,公德”加以落實。
1.紅色德育理念。我校在百色起義紅色環境背景下建設好以“百色精神”為主題的學校文化,校園禮堂內張貼懸掛革命領袖和中華民族杰出人物畫像,各中隊以革命先烈名字命名,出版了多期弘揚優秀革命傳統的墻報,讓學生在先烈們的革命意志熏陶下茁壯成長。同時,我們建設了以儒學精髓為主流的校園文化,建起了《弟子規》名言文化長廊,大力打造“書香校園”,創建“書香文化德育”。通過主題隊日活動和“百色市首屆十強女孩”評選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儒學的“孝、義、禮、信”等思想的要義,學會感恩,學會自尊、自重、自律、自強。學校積極組織參與和開展以“讓歷史選擇”為主題的讀書節活動,通過舉辦讀“紅書”演講、看“紅人”故事讀書筆記、重走“紅軍路”有感征文評比等活動,使愛讀書、讀好書內化為師生的習慣行為,使校園洋溢著濃濃書韻。
2.紅色德育內容。學校確立了學生德育的目標和內容是: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弘揚優良革命傳統,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以這三項內容為基礎,形成了我校“紅色德育”為基本框架的“三位一體”的主題德育目標,為我校的思想道德建設確立了鮮明的主題,為教師進行德育工作、培養學生德育素質指明了鮮明的方向。
自2010年下半年起,我校以“真情德育”為主線,主張德育回歸生活的本真,把握“近、小、新、實”的德育工作思路。“近”就是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如舉辦“文明守紀之星”的評比等。“小”就是從細小的地方著眼,開展養成教育。如學生的站(坐)姿,安靜進入食堂用餐、整理書包、課前準備、列隊、儀表等,一周一訓,周周達標。“新”就是創新德育活動,根據每個月的主題,設計靈活多樣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寓教于樂。如文明習慣的養成可以通過“故事屋——用小故事引出好習慣”,“練兵場——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件來讓學生明辨是非”,“金點子——告訴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快樂果——對于班級中行為習慣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獎勵”。“實”就是要加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并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工作,例如倡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禮貌用語,開展“文明大使就是你和我”等系列活動。
3.紅色德育活動。學校將各項德育實踐活動常規化,開展“清風樓前入隊宣誓”、“重走紅軍路”、“體驗雷鋒行動”、“網上祭先烈”等一系列紅色主題道德體驗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寓教于樂促成長。我校延續了清明節期間祭掃烈士陵園、祭拜先烈、少先隊員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宣誓等優良傳統,通過教育,使學生了解百色精神和中國革命建設的光輝歷程,激發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愛國熱情。讓德育實踐內化為學生的認識,陶冶他們的情感,磨礪他們的意志。讓學生走出教室,置身生活,在活動中學習,在過程中成長,在體悟中進步,獲得知、情、意、行的全方位和諧發展。
(責編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