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分層評價 轉化 學困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2A-0058-01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情感。隨著學生年級的變化,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提高,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漸淡薄,并成為“學困生”。使用《數學分層測試卡》后,我看到了學困生的點滴進步,它成了我們轉化學困生的金鑰匙。
《數學分層測試卡》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分層次選編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這樣不僅能鞏固基礎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它改變了“一刀切”的評價方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自信心的提高,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形成良性的循環:獲得初步的成功體驗一自信心增強一產生成功動機一獲得更大的成功。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建立學困生“幫扶”小檔案
每個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都是不同的。我們有必要弄清每個學困生的學困原因,然后給他們建立一個檔案,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轉化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一幫一”活動小組的形式,讓“優等生”幫助學困生。這既在學習上進行互補,也在品質上進行互補。在批閱《數學分層測試卡》時,如果學困生得了100分或有了進步,我就送他一個“笑臉”,幫扶他的優等生也會得到一顆“智多星”。每月底,我都對學生獲得“笑臉”、“智多星”的多少進行評比,得“智多星”最多的“優等生”和獲得“笑臉”最多的學困生均得到表揚和獎品。期末,對進步最大的學困生給予“最大進步獎”。通過開展“一幫一”的幫扶小組活動,學困生的基礎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尊重和鼓勵學困生,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夸美紐斯說:“應當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孩子。”因為學困生在學習上經歷了較多的失敗,他們大多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認為別人比自己強,學習上處于被動狀態,思想上悲觀失望。為了改變學困生的自卑心理,我充分利用《數學分層測試卡》的分層練習。每次講解基礎練習,我首先想到的是學困生,他們答對了,我立刻給以表揚,在卡中也寫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并在全班表揚他們。班里的韋××、黃××等學困生,就是在我與學生們的尊重和鼓勵下,重新拾回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的。
三、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困生體驗到進步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每個兒童都有獲得成功的愿望,反復成功的體驗既為兒童采取主動發展提供了強烈的動機,又是促進兒童的心理得到平穩、健康發展的保證。“優等生”之所以學習好,是因為他們進入了“成功一興趣一更大成功一更濃厚興趣”的良性循環,而“學困生”之所以不喜歡學習數學,是因為他們進入了“失敗一缺少興趣一更大失敗一更缺乏興趣”的惡性循環。失敗使他們感到無能、無力、無望。因此我們應時時關愛學困生,讓他們有充分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課堂上,我利用“卡”中的層次練習,將一些基礎的、較容易的問題交給少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對他們每一次正確的回答,我都會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在計算教學上,我經常有意讓一些學困生上臺板演,給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去體驗成功。如黃××同學,平時學習不用心,考試經常不及格。有一次,在做完“卡”里基礎題后,我讓他上黑板板演一個簡便計算題,他做對了,我立即給他打了100分,并笑著說:“你真了不起,如果你還能跟大家說說你的想法,老師再給你一個100分,這樣,下次你再得一個100分就可以換一個‘笑臉’了。”一次板演的成功,一句鼓勵的話語,就等于給他送去了一把打開寶藏的金鑰匙。
總之,分層評價有利于對學困生的轉化。只要我們充分整合“卡”資源,靈活運用“卡”習題,相信學困生終會走出“學困”的境地。
(責編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