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分層測試卡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2A-0059-01
《數學分層測試卡》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為教師在教學中實現差異教學提供了依據。
一、把使用《數學分層測試卡》與發展教師的素質結合起來
《數學分層測試卡》的使用,改變了過去的“一刀切”教學,使現在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操作性、選擇性、積極性。要用好《數學分層測試卡》,就要懂“卡”。為此,我在教研活動中以五年級的《三角形面積》的練習為例,圍繞著“如何有效理解《數學分層測試卡》”,對其中的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三層次練習展開了解讀。
第一部分基本練習的基本點在哪里?我認為,這個基本點在新知與舊知的聯系和新知的運用上,主要是概括這節課所學的知識要點,用于評價學生對課堂上所講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這里的題型有抽象的文字題也有直觀的圖形題。本節課是指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關系,根據底和高求三角形的面積是基本內容;填一填的填空題、根據圖形求面積的圖形題是基本形式;會求三角形的面積是基本目標要求。
第二部分為綜合練習,它的綜合點在哪里?在新知與舊知的綜合運用上,比如密鋪等知識。讓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本節課是長方形和三角形的綜合運用,是面積計算與實際擺放是否恰當,計算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綜合。
第三部分是拓展練習,它的拓展點在哪里?在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拓展上,它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綜合性、靈活性較強的題目。
通過這樣抽絲剝繭的解讀,實驗教師們對《數學分層測試卡》的認識逐漸清晰起來。通過解讀《數學分層測試卡》,由《數學分層測試卡》看教學目標,由《數學分層測試卡》看教學層次,由《數學分層測試卡》解讀教材,由《數學分層測試卡》悟教學理念,從而使教師們提升了解讀教材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設計的能力。
二、把使用《數學分層測試卡》與學生發展相結合
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打破“只注重書本知識,只注重問題結果”,以“結果對錯”作為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唯一評價標準,而應該思考一下我們今天的教學對于學生的明天,對于他們能否自主地學習、發展有什么影響。在《數學分層測試卡》的使用過程中,我對評價的功能和效果有了更深的反思。反思的核心是明確了數學教育的“生本”理念,為每一個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數學分層測試卡》的批改方式的改變,充分體現了分層評價的理念。完成一層練習就是一個100分,3個層次就是300分。假如學生在做第一層題時,稍不認真有些地方做錯了,可以先給一次改正的機會。將錯題改正后,能仿照此題再出一道同類型的題并做正確,還可以得到100分。自從改變以往的一次作業就批一個分數的做法后,我發現學生做作業的積極陛提高了,學困生也有機會為自己能拿100分、200分而歡呼了。我突然覺得,讓他們愛上數學、愛上寫作業也很簡單。盡管,他們離我的期望還有一段距離,但至少他們開始有了一點進步,開始享受數學帶給他們的成功體驗了。
2.分層次給學生設定前進的目標。分層次完成題目的時候,學生獲得的是一份自信和鼓勵。分層測試是以給學生成功的回報來正向激勵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有所區別,對于待發展生的點滴進步應采用激勵評價,鼓勵他們努力向高一層次發展,而對于優秀的學生所取得的進步,采用競爭評價,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努力奮進。分層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從學習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評價方案要具有激勵性。評分只是手段,學生能掌握知識是目的。如果希望學生每天都能不斷地探索,一直保持這種熱情,并能充滿信心地永遠揚帆前行,就必須制定一種符合孩子年齡特征的評價方案。評價過程中盡量采用“多加少減”的原則,以保證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數學分層測試卡》的使用過程中,我利用孩子玩QQ的興趣,以QQ升級的方式設計了“QQ百分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什么是好的教師?好教師是不管什么學生都能教好的教師。讓學生在原有水平上使他提高、教他進步,使他們也能夠在自身的進步中發展,不至于被排擠在數學、乃至整個學習之外。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提高教材分析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實施有區別的分層教學;在評價上,不能只評定結果,而忽略教育過程。在學生原有水平上通過我們的教育使學生提高了多少?這個“增量”的評定才是公正和公平的,才是有利于所有孩子的進步的。讓我們以《數學分層測試卡》的應用研究為契機,不再為挑不到“好學生”而失落,一起為“教好學生”而努力。
(責編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