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English only原則 容錯原則 動靜結合原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2A-0078-01
攀登英語學習實驗無論從教學原則、課堂教學方式還是評價方式上都符合英語課程標準及兒童的心理特點,它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將教師角色定位為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激勵者,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以學生為本,而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學伴。它主要通過“English only”原則、“容錯”原則、“動靜結合”原則以及多元的評價體系等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
一、“English only”原則
“English only”原則,是指在課堂上教師要用全英語和學生交流。記得在實驗初期,我對這個原則曾有過質疑,覺得這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根本不可能實現,但隨著實驗的深入,我發現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只需要在課前向學生講解教師上課時所要用到的指令,并教給學生簡單的英語表達方法就可以實現“English only”。比如說,學生想要回答問題或者想進行展示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喊“我來”,這時我就教學生用“Let metry.”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學生要進教室的時候就教學生用“May I come in?”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我的學生已經學會了用簡單的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English only”原則建立起來后,還要努力堅持“English only”原則。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盡量用簡單清晰的英語指令,這樣便于學生理解。上課前,教師可以將上課會用到的組織用語寫到黑板上并標注上意思,這樣,在下達指令時,學生能很清楚地理解教師的要求,經過反復練習,學生會清楚地理解指令的意思。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全英語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學好英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動靜結合”原則
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的注意力有限。而攀登英語課堂堅持“動靜結合”原則,這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遵循了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規律,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動靜結合”原則在我看來有兩層含義:一是顯示在輸入課和輸出課上。在輸入課中,因為是剛開始接受新知識,所以學習是相對比較靜態的,學生都是坐在座位上,采取看、聽以及跟讀的方式學習;而輸出課則是以展示為主,側重于展示方面,這個時候就要求學生動起來。還有一層含義是指在一節課中學生的表現有動有靜,例如,watch and listen的時候就要靜,follow以及perform的時候就要動。
只有做到動靜結合,英語課堂才會生動,才會富有吸引力,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不斷地對“動靜結合”原則進行實際運用和反復練習,我發現這個原則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有助于完善他們的性格,讓很多平常比較靦腆或者內向的學生變得樂觀開朗起來。
三、“容錯”原則
要發展學生初步的英語口語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培養學生愛說英語、敢說英語的習慣,實施“容錯”原則是關鍵。在攀登英語課堂上,除靜靜地聽、大聲地跟讀外,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游戲、表演等進行語言實際運用,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開口說英語。而學生難免有出錯的時候,這時,“容錯”原則就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容錯”原則的實現還要借助教師本人的教學智慧,比如可以借助評價欄。通過評價欄上的星星,教師可以直觀地看到哪個小組的學生學得比較好,哪個小組的學生學得比較慢。評價欄能提供一個很好的而且是相對客觀的標準讓教師反思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到充分的容錯,這樣就能避免因教師而導致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的現象發生。
在攀登英語課堂上恰當地運用這三個原則,不僅能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責編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