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學習拼音、算術、英語,下午背誦古詩和識字,很難想象這是幼兒園的課程安排。近年來,讓幼兒能認讀多少個漢字、背誦多少首古詩、拼寫多少個英語單詞等,似乎成為了幼兒教育質量的衡量標準。可以說,幼兒教育“小學化”反倒成為了“常態”。這是一種違反科學的不正常的現象。
對幼兒而言,這樣做無異于揠苗助長,不符合幼兒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從注意力角度講,在幼兒時期,無意注意往往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的持續時間較短。讓幼兒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學習小學基礎知識,易使其大腦疲勞,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失去學習興趣。幼兒教育應當側重于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游戲和動手操作等符合兒童的天性,易于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思維特點講,幼兒主要是運用形象進行思維,通過動作及其體驗可以促進幼兒的形象思維發展,在腦中形成生動豐富的表象,引發聯想和想象,發展想象力,產生創造性,從而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對學校教育而言,幼兒教育“小學化”干擾了小學教育的正常開展,使小學教育成為了一種重復性的教育。大多數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提前學習了小學階段課程,進入小學后重復學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就會缺乏學習興趣,甚至感覺痛苦。因此,小學教師不得不調整教學內容,對學生在幼兒園階段所學過的知識“略講”甚至“不講”。不同的幼兒園培養出來的幼兒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小學教師們覺得無從下手,難以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可以說,幼兒教育“小學化”已經嚴重干擾了小學階段的正常教學。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實質是應試教育的前移。社會上的應試教育觀念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推手。家長們抱著望子成龍、冀女成鳳的心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通過幼兒“超前學習”小學課程,讓孩子進入小學后能領先于其他的學生,繼而進入重點初中、重點高中,然后考上名牌大學,畢業后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很多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迎合家長們的這種心理,為幼兒們設置“小學化”的課程,以招攬生源。除此之外,有些教育機構也舉辦“幼小銜接班”、“幼兒特長班”、“學前特訓班”等培訓班,推波助瀾,使幼兒教育“小學化”愈演愈烈。
幼兒教育“小學化”之風必須剎住,否則將嚴重影響廣大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此,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關的學前教育質量管理制度,對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幼兒園、教育機構等,應責令其進行整改,對拒不進行整改的幼兒園應依法撤銷其辦園資格。同時,加強幼兒教育科研,加大對幼兒教育科研的投入,組織教育科研部門、學者、教師對幼兒教育深入地進行研究,切實解決幼兒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
幼兒園領導不應無原則地迎合家長心理,必須科學地實施幼兒教育,不斷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可以采用家長會、家長學校、親子活動、宣傳手冊等方式,向家長宣傳科學的、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優良的心理素質,學會融入集體、社會,學會與小伙伴共處、交往、合作,對大自然、社會生活、心理世界等產生興趣與探究的欲望。幼兒園應以游戲和動手操作為主要學習方式,合理地設置幼兒園特有的課程,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幼兒教師應提升專業水平,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法國哲學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我們呼吁:幼兒教育應切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切莫“小學化”。幼兒園教師應認真研究幼兒認知發展規律,努力學習幼兒教育新理論和先進方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真正提高幼兒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