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童話劇課程 民間美術 滲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A-0095-01
民間美術是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民間美術的種類眾多,細分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繪畫類,雕塑類,紙藝類,扎染類等不同大類。而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篩選、細化,設計適合幼兒學習的民間美術表現方式,旨在弘揚藝術瑰寶,促進幼兒的整體均衡發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們主要通過四個不同的途徑,適時恰當地將民間美術的內容融于童話劇課程中,形成了有想法、有創意、有底蘊、有積累的班本特色。
一、建構蘊含民間美術的課程框架
科學的課程架構,不僅能為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指明方向,做到心中有目標,處處有教育,更能促進幼兒良好認知水平的發展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前期的童話劇核心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又包含民間美術的元素,還要適合班級孩子的表演,需要教師對各個因素有充分的估計和全面的思考。如大班我們選擇了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老鼠嫁女》作為童話藍本來實施,中班選擇《龜兔賽跑》的故事,小班選擇《拔蘿卜》《小兔乖乖》等適合低齡幼兒的童話故事, 并制定了各個主題的特色課程目標,搭建了均衡有效的課程框架。以大班《老鼠嫁女》的童話劇為例,我們確定了如下兩個課程總目標:1.重視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突出對幼兒的審美教育及動手能力、創造力的培養。2.弘揚優秀的民間美術,讓民間美術的經驗和粗淺的技能扎根幼兒心田,促進幼兒的整體均衡發展。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兩塊合理、有效的課程架構圖。一塊是課程的總體框架,從課程理念到課程實施,每一步力求規劃細致、清晰,這也是實際操作層面的小藍圖。另一塊是具體課程實施的網絡圖,將課程內容進行細化,分為繪畫類、紙藝類、雕塑類、服飾類、戲劇類等五大科系的子欄目,具體落實到17個教學活動之中。此外,又在區域、戶外、角色游戲等各個環節中滲透,最大程度地將課程做精做實。
二、設置符合幼兒發展的課程內容
制定循序漸進的課程內容是促進幼兒多方面潛能開發最有效的課程模式。我們在實施中注重幼兒與教材,年齡與發展相互協調統一,開發了多種形式、多種教育手段的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鼓勵幼兒在嘗試操作中體驗民間美術手法的多樣,從而促進幼兒對童話劇課程的濃厚興趣和喜愛之情。如大班《老鼠嫁女》的童話劇課程,在服飾欣賞活動中,老師設計了“小老鼠的旅行照”教學活動。活動前教師跟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如布頭、糖紙上的網紗、包裝盒上的絲帶、落葉、雞毛、閃片等,然后讓孩子欣賞各民族的服飾,觀察民族服飾的特點,鼓勵幼兒動手為小老鼠制作民族服飾。孩子們在動手動腦中不僅感受到了民族服飾的各種韻味美,更激發了幼兒了解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此外,孩子們還接觸到了版畫拓印《老鼠相片》、陶藝造型《有趣的老鼠造型》、剪紙《老鼠嫁女兒》等藝術作品,得到了美的熏陶。
三、捕捉發揮幼兒潛能的活動形式
除了精心設置形式多樣的民間美術課程以外,老師們還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滲透相關的民間游戲和民間娛樂活動,將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有機、自然地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在早鍛煉時組織幼兒玩民間游戲“抬轎子”。孩子們因為喜歡這個游戲,于是創造性地把自己制作的童話劇人物道具搬到小舞臺上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區域游戲中,我們設計了“十二生肖大接龍”和“生肖斗獸棋”游戲活動,把童話劇課程延伸和擴展到了課外。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得到了藝術的熏陶,還鍛煉了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優化凸顯教育價值的藝術環境
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還注重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自由、接納、包容的心理環境。讓孩子們在這一和諧、融洽的環境中樂于參與,積極表現。 如最大范圍地張貼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收集展示孩子們帶來的與課程相關的民間藝術品、工藝品及實物,最大限度地體現教育的價值。
民間美術本身充滿了無窮的魅力,因為它有本土文化的獨特性。我們也將不斷地挖掘民間藝術的教育價值,將藝術與課程更自然地滲透,更有效地結合,為更富有特色的童話劇不斷注入新的內涵、新的生命和活力。
(責編 黃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