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閱讀教學 環節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A-0019-02
閱讀教學只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思考感悟,在讀中升華情感,才能真正提高閱讀水平。剖析閱讀教學的成功案例,離不開獨具匠心的“讀”,在“讀”中悟出文章精髓。
一、準確的導讀
有的課學生覺得興致盎然,有的課學生覺得索然無味,究其原因,雖然有不同課文內容之間的差異,更多的是教師課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過于隨意造成的。如筆者第一次試教《天鵝的故事》這篇課文,提出問題:“這是一只怎樣的老天鵝呢?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學生邊讀邊議,圈出了“騰空而起”、“像石頭似的”、“重重地”等詞語。但指導朗讀時,學生只是簡單地重讀了這些詞語,缺少了對文本的理解,因而讀得沒有什么味道。
第二次教這篇課文時,筆者對學生的朗讀進行了深入指導。
師:(用手勢演示“騰空而起”)老天鵝為什么要“騰空而起”?
生:飛得高,落下來用的力更大。
師:是呀,為了破冰老天鵝是那樣果斷、堅決。誰來讀讀,讓我們感受到老天鵝力量之大?
(生讀)
師:這只老天鵝態度還不夠堅決果斷,誰能讀得更堅決果斷?
(生讀)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老天鵝力量之大?
生:重重地。
師:老天鵝是用什么重重地撲打?
生:胸脯和翅膀。
師:老天鵝的胸脯和翅膀是血肉之軀啊,它會感覺怎樣?把這種感覺帶進文字讀一讀!
(生讀)
師:“像石頭似的。”剛才我發現他有個比喻句讀得非常好,你聽出來了嗎?把什么比做什么?天鵝是美麗的、優雅的,這里為什么把老天鵝的血肉之軀比做沒有生命、不知疼痛的石頭呢?
生:力量之大,速度之快。
生:用力重,決心大,不顧身體的疼痛。
師:下落的是一塊石頭嗎?不!是一條鮮活的生命。老天鵝用它柔弱的身軀一次又一次地重重地撲打著厚厚的冰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它的羽毛落滿了冰面,但它仍在撲打冰面。
生:我仿佛看到它身上已經血跡斑斑了,但它仍一次又一次地撲打著冰面。
師:面對這么厚的冰,面對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老天鵝毫不退縮!這真是一只勇敢頑強的老天鵝,讓我們懷著崇敬之情一起讀這句話。
在第二次教學這篇課文時,筆者重視了對朗讀的指導。因為有了教師手勢的演示,又以一個個問題的解答,將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一步步引向深入,學生對文本理解更深入,讀起來自然就入情入境,更能體會到老天鵝帶頭破冰的情感。可以這樣說,有效的朗讀指導是精彩語文課堂的基礎。
二、形式多樣的讀
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如何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朗讀形式上就要多作推敲。用什么樣的朗讀形式對學生理解文本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都必須有比較切實可行的預設,這樣,課堂上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地促進有效課堂的生成。
筆者在教學《安塞腰鼓》一課中,引導學生品讀“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讓他們體會安塞腰鼓的熱烈奔放、轟轟烈烈時進行了如下嘗試:
(以淡淡的情境圖片為背景,出示課文內容,指名讀后提問)
師:“驟雨”和“雨”有什么區別?
師:回憶下大雨的情景,你看到什么情景,耳邊仿佛聽見了什么?
師:是呀,一瞬間天昏地暗,茫茫雨幕中什么都看不太清,只聽見噼里啪啦的雨聲,多么急促!來,誰能讀出“急促的鼓點”? (點學生讀)
這里借助于想象的遷移指導朗讀,學生在想象中讀得更入情,對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學生在對這幾個分句深入理解、仔細品讀的基礎上,筆者把這段話改寫成以下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出示幻燈片: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引讀,師讀前面的句子,生讀后面的句子)
師:動感十足的安塞腰鼓也一定給了你不少詩的靈感,咱們也來過把詩人癮,好嗎?
出示幻燈片:
_______一樣,是_______;
_______一樣,是_______。
……
師:多么火烈、壯觀的安塞腰鼓呀,讓我們再來讀好這段話(做好讀的準備:同學們讓我們抬頭,挺胸,運氣,讀——)。
這里通過變換形式的朗讀,學生對安塞腰鼓那火烈的場面有了更深的了解, 齊讀的形式更多地運用到了品讀課文中,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在學生的朗讀中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
當然,不同的文字我們應該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什么時候該齊讀,什么時候該小組讀,什么時候該指名讀都應該有不同的預設。“在具體教學中,要就各種體裁的文章擁有合適的誦讀方法,從而盡顯這種體裁文章的本色。”體裁不同,誦讀的要求也一定有所不同,體裁相同,也教無定法,這也就為教學中的誦讀實踐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方法并非唯一,只要能實現目標就行。課堂上筆者有時配上深情舒緩的音樂,讓學生閉眼聆聽,凝神想象;有時深情描述,設置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有時以小組的方式依次疊加,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文字韻味。不同的朗讀形式,為語文課堂注入了勃勃生機。
三、多元化的評價
課堂上教學的評價是點睛,是鼓勵,更為學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機智的評價,富有人文關懷的評價,不僅會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而且讓學生產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在教學《槐鄉五月》時,筆者讓學生先觀察,后模仿練說。
師:走進槐鄉,槐花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你眼中的槐花還像什么呢?仔細觀察,請你也用上打比方的方法說一說。
生:像一串串潔白的項鏈,像許多白蝴蝶湊在一起說悄悄話,像一串串白葡萄,像掛滿珠子的大吊燈,像一團團雪白的云……
師:(接著順勢讓學生朗讀課文)同學們的想象真是太豐富了,槐花的姿勢也真是太美了。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槐花的姿態美嗎?(指名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想象槐花盛開的美景。
(生讀)
師:(略帶陶醉狀地對他說)你眼中槐鄉的槐花真美,老師都不得不陶醉了。讓我們再美美地陶醉一下好嗎?
(生讀)
師:(作傾聽狀地對她說)你的朗讀不僅讓我看到了美麗的槐花,還讓我聽到了槐花的竊竊私語,聽到了露珠與槐花嬉戲的聲音。讓我們陶醉于大自然的美麗中,再次朗讀。
“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么地方,總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如果我們每個教師都做可以傳播美的使者,把美帶進課堂,把美種在學生的心里,那語文課堂才能真正美起來,才能使學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美的環境中成長。
總之,語文教學要讓學生享受朗讀,用心吟詠,實現“心”與“文心”的共鳴,真正做到“讀中出精彩,悟中求升華”。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