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小學 中年級 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A-0026-02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下來,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目前農村小學怎樣利用有限的條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教師可以利用激趣、巧妙取材、引導積累應用、鼓勵想象等四種方法,中年級的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于動筆,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激趣
農村的小學生很多沒有上幼兒園的條件,加上家長對教育普遍不重視,他們一般都是讀學前班后就直接升上一年級,識字量比較少,他們一年級時才學習拼音字母,接觸識字教學。因此,在一、二年級根本無法進行寫一段話和寫日記的訓練,升上中年級后作文基礎不牢固。所以,在農村的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最大的難題。中年級學生的習作教學欠缺條件,沒有課外讀物,沒有社會經驗,接觸的事物很少,就只能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通順的語言表達出來。怎樣讓學生樂于寫作呢?前提條件就是讓學生對寫作感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學生對事物的喜愛并不是天生的,許多的興趣都是后天培養出來的。要想學生對作文感興趣,我們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感受成功可以讓學生樹立信心,成功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兒童的天性——玩,讓學生在玩中激起作文的興趣。
例如,學生們玩熟悉的“老鷹捉小雞”游戲,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老鷹”和“小雞”。讓學生記下當“老鷹”時自己的感受怎樣,有怎樣的想法,而當“小雞”時的想法又是怎樣的,等游戲結束后,讓學生把游戲過程中的分工、合作、想法、感受都真實地寫下來。因為每個學生都參與了游戲,寫作文時就會覺得很輕松,并且得心應手。實踐證明,這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巧妙取材
在作文過程中,許多同學都為選材而頭疼,覺得腦子一片空白,生活太單調,沒有什么好寫,因此,他們要么編造,要么拾人牙慧,以此來應付作文。偶然的機會,筆者發現班里有很多學生非常喜歡看漫畫書。漫畫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縮影,同時也吸引了中年級學生的目光。筆者選擇了一些幽默的、諷刺的漫畫給學生看,讓學生對漫畫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果然對漫畫評頭論足、各抒己見。因此,教師可以漫畫為契機,引導學生從一個個漫畫故事入手,仔細觀察,從漫畫的人物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下手,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覺得生活處處都是語文。
小學中年級學生寫作的素材來源還可以是家庭、學校、社會和其它媒體。農村的小學生雖然較少接觸外面世界的精彩,但他們每天都生活在青山綠水之中,他們常常上山摘果、下河摸魚、喂雞養鴨,有春耕秋收的樂趣和經歷。但為何他們在作文時卻毫無生氣,拿起筆卻無處下手呢?真正的原因是學生并沒有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留心觀察生活,沒有把身邊的生活小事積累起來當寫作素材。教師必須教會學生用心觀察生活,讓他們學會抓住生活的精彩瞬間,把豐富多彩的農村事物記下來。如春插、收割、種菜、種果、砍柴、做飯等等生活小事都可以作為寫作的材料。只要隨地取材,學生就會覺得身邊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當作素材,處處都有素材。當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也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如觀察植物可以觀察植物的枝葉和生長過程,開花和結果的不同;人物就可以從年齡、性別、身材、長相、衣著、神態去觀察等等,讓學生養成邊觀察邊思考的好習慣。
許多學生在作文時對事物寫不具體,沒有獨特的見解,就是因為沒有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進行詳細的觀察。因此,我們應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他們才能對事物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學會通過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才會有不同的收獲。我們只有激起學生想說的沖動,調動學生的欲望,為學生提供一個活生生的習作體驗環境,學生才能找到取之不盡的習作素材。
三、引導積累應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說出了讀書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只有博覽,才能文思泉涌,讀書越多,積累的知識也越多,才會在寫作時有神來之筆。但是農村小學的閱讀資源比較有限,我們就要挖掘所有資源,如故事書,課本,漫畫書等等,都可以讓學生閱讀、誦讀。再者就是經常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給學生聽,并讓他們記住故事中的好詞好句,能記的就記下來,學生聽多了,記多了,慢慢也學會了積累一些優美的詞句,這時我們再教給學生在怎樣的語言環境下用哪些好詞好句最恰當。最好的手段就是讓學生堅持每天寫日記,幫助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只要能按這個方法去做,持之以恒,學生在寫作文時,詞句自然就會通順流暢,并且能有效糾正方言中不規范的語音語法,形成良好的語感。這種方法雖然有點笨拙,但學生卻樂于接受。同時讓學生在讀書時把自己喜歡的語句寫下來,記下來,并且把自己認為最精彩、最動人的詞、句、段寫在學習園地里。這樣隨著讀書量的增多,學生就能接觸到不同的體裁,不同的文章風格,日積月累,就能記住許多好詞、好句、好段,寫作時就能信手拈來。
四、鼓勵想象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鼓勵小學生幻想,寫想象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兒童都是借助自己的想象和幻想來理解他們生活的世界的。因此我們要更新作文的教學觀念,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想象力超乎成人的意料,他們可以想象在月球中種地,種的南瓜蔓上長出葡萄,根部長著花生和馬蹄,葉子卻是荷葉,也可以想象會飛行的鞋、防紫外線及防雨的衣服,等等。
可見,只要大膽地讓學生選材,寫自己要寫的內容,表達他們的情感,他們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作文難寫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