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學校德育 心理輔導站 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A-0034-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現在,很多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來實施,并逐步形成學校新的辦學特色。心理輔導站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職能部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建設學校心理輔導站是一個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工程。下面,筆者著重談談心理輔導站建設的一些做法和設想,歸結為“一、二、三、四”,即:一個有特色的心理輔導室;兩點依托(校本教研和科研);三級預防機制;四大教育平臺。
一、創建一個有特色的心理輔導室
心理輔導室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因此,在給心理輔導室命名時,應該突出愛心。例如,可以把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命名叫“舒心園”,將“舒心園”中的“心靈小屋”設計成暖色調的、溫馨的個別輔導室。利用心理輔導室,可以開展以下幾類輔導。
1. 個別輔導。個別輔導有四種方法:面談、寫信、電話談心、網絡在線輔導。面談: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30分~4:30開放輔導室接受學生咨詢,輔導員本著“真誠、平等、共情”的輔導原則和“一切為了來訪者”的服務宗旨,面對面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寫信:“心語信箱”每天開箱1次,及時分類回復學生來信。假如來信反映的是普遍性問題,就通過“心靈港灣”廣播進行討論、解答。“心靈港灣”廣播每單周一中午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并對學生所反映的普遍性問題進行解答。假如學生反映的問題具有特殊性,就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電話談心:在心理輔導室,每天都有心理輔導員值班接聽電話,對學生咨詢的問題進行解答。網絡在線輔導:建設心理輔導網站,針對小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學習適應問題、自我調適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情緒調控問題、青春期的困惑等)進行網絡在線輔導。
2. 團體輔導。學校可以發展性心理輔導為著眼點,堅持以團體輔導為主力,確立以心理輔導課為團體輔導的主要途徑。①配置適應的教材。目前,心理輔導教材百家爭鳴,可以采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吳增強主編的《小學生心理輔導指南》(小學共2冊)。還應購置相應的教師參考用書、學生心理素質培養自助手冊等配套用書。②定時開設心理輔導課,每月第一周周四的最后一節課可以定為全校開展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固定時間。
二、校本教研與校本科研結合
在校本培訓中,要以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為依托,實現教研科研一體化。當前,心理健康教師主要來源于學科教師,如何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輔導技巧是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學校要開展以教研組為單位的組內教研活動,將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相結合。校本教研主要解決“學什么”的問題,而校本培訓主要解決“怎么學”的問題。校本培訓與校本科研相結合,用教育科研的方法來開展,通過設立科研課題增強校本培訓的計劃性和系統性,突出校本培訓的超前作用,使校本培訓更科學、更規范、更超前。
三、形成學校三級預防機制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預防為先,教育為主,發展為重”的指導思想,筆者所在學校構建了三級預防機制,其具體內容為:
為了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每一層參與人員的權限進行嚴格區分和規定,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構建四大教育平臺
1. 營造良好的心育氛圍,加強心理衛生的科普宣傳。學校通過心靈櫥窗、手抄報、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資料、“心靈港灣”廣播站、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心理健康教育報紙、專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等多種途徑,多形式地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促使師生、家長掌握必要的心理調適方法,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營造良好的關注心理健康的氛圍。
2. 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輔導。班主任是小學生在校接觸最為密切、言行最有威信的人,因此,加強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輔導非常重要。可每年組織班主任工作研討會、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對年輕、骨干班主任進行培訓。使班主任能逐漸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到班級管理中,如:通過周記與學生談心,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在主題班會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和理念;對問題學生,通過家訪全面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及家庭教養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除教材內容的自然聯系外,可著重進行“學習輔導”,包括學習方法指導、學習興趣激發、學習能力培養、關注學生學習情緒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等。而“生活輔導”、“人際交往”、“青春期教育”的某些層面則可融入思想品德課、體育與保健課和地方課程等。平時,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應能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巧,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提高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側重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發揮師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與學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心理輔導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遠遠不夠,還需建立家庭、社區與學校教育溝通的渠道,多管齊下,啟發和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成長。①建立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學校。由在社會上有威望、有號召力,重視家教的家長組成家長委員會。定期舉行家長會,由各班班主任發出書面通知,會場實行簽到制度,請有關專家向家長們傳授心理學知識,指導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②使用“家長聯系卡”,發送獲獎喜報。為了加強班主任與家長的日常聯系,讓家長及時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可制作“家長聯系卡”。學生在校取得一點成績,有一點進步,或是在思想上.、行為上出現一點問題,班主任或任課老師應馬上填寫“家長聯系卡”向家長反饋,及時表揚學生的進步或分析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③利用家訪雙向聯系。家訪是學校和家庭溝通的重要方法。家訪主要由班主任完成,可以在開學后分發家訪登記本,內容包括家訪日期、地點、學生姓名、家長姓名、交流內容、效果等,每個學期的家訪次數應有規定。此外,教師還可運用電話、QQ等與家長取得聯系,解決一些忙于工作的家長的后顧之憂。④家長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讓家長能走近學校的工作,以主人翁的心態參與學校工作。學校可以評選“先進家長”。請先進家長參加表彰大會,與學生一起領取“先進家長”獎狀。在成果匯報會上,請家長坐在臺下觀看,家長看著自己的孩子上臺領獎會欣喜萬分,沒得獎的學生的家長也會因此對孩子加大教育力度。
總之,心理輔導站的建設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心理輔導站的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其地位與作用,充分發揮其功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