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鳥語》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A-0039-02
一、設計理念
《鳥語》是一篇洋溢著濃濃兒童味和人情味的課文,用兒童的語言寫了兒童喜歡的動物——鳥兒,兒童喜歡的事情——傾聽鳥語。課文蘊含著人鳥和諧共處的明暗雙線:明線——鳥兒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線——“我”成了鳥兒的好朋友。教學本課,應力求體現一個“趣”字和一個“情”字,讓學生經歷著“我”的經歷,感受到“我”的感受。本課以品讀為主線,以自悟為落腳點,以讀寫訓練為杠桿,在閱讀感悟的過程中,實現由品悟語言到積累語言,再到運用語言的轉化,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觀察、想象、感受與口頭表達有機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學出情趣——學有思想”是本文教學的一條線。教書,要教有靈魂的書;育人,要育真正意義上的人。“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不僅是我們的課程觀,也是我們的教育觀。
二、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會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三)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運用中感受作者的“愛鳥情”,感受和諧的“人鳥情”。
三、課時安排
共兩課時,本課為第二課時。
四、教具準備
各種鳥兒的圖片,布谷鳥和喜鵲叫聲的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感知“愛鳥情”。
1.鳥語是多么婉轉動聽啊,齊讀課題。
2.課文的第一、第二段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呢?
【開門見山,以回憶導入,直奔主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品讀課文,感受“人鳥情”。
1.走近布谷鳥,學會刻苦。
(1)我多想做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就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走進鳥兒的世界。(多媒體播放鳥叫聲)
【凝神傾聽,鳴聲啁啾,熱鬧非凡,這里聚集了各種各樣的鳥兒,鳥叫聲此起彼伏:唧唧喳喳,你呼我應,或清脆空靈,或婉轉悠揚,或引吭高歌,或低泣如訴……優美清新的世界被鳥兒婉轉的鳴叫聲激活了,靈動了,整個大地也在它們默契的交融中復蘇了。】
師:再聽,這是什么鳥兒?我們一起跟著它叫一叫吧!(布谷鳥的叫聲)
這叫聲在作者聽來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生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在它親切的叫聲中,你聽懂了什么?你被人催促過嗎?是什么樣的情況?
師:哦,看來,只有和你關系最親密的人才會這么聲聲催促你呀!帶著這種感覺讀讀這句話。
【讀寫訓練】
布谷鳥的親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們快快出工呢!
它仿佛對孩子們說:_________________。
它仿佛對上班的叔叔阿姨說:________________。
它仿佛對農民伯伯說:______________ 。
【將飽含魅力的語言引入情境,引導想象,爽心明智,并讓學生在模擬的語言情境中入情傳情,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2)多親切的布谷鳥啊,我還能和它對話呢!對話朗讀,注意節奏。你發現了什么?
師:你們在和布谷鳥對話時心情怎樣?書上有一個成語就寫出了這種心情,找一找,讀一讀。
(3)在這無拘無束的問答中,我覺得自己都成了一只鳥兒了。(出示第五自然段)
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我”對布谷鳥的喜歡呢?默讀課文,可以圈圈畫畫,寫下你的體會。
※這樣無拘無束的一問一答……翩翩飛翔的鳥兒。
——是啊,此時我仿佛是鳥,鳥也仿佛是人了。
※呆愣愣地跟樹上的鳥兒說傻話。
——在旁人看來那傻乎乎的舉動也正能說明“我”是多么的愛鳥啊。
※一想起……還真不敢疏忽怠慢。
——因為喜歡,才會理解朋友的良苦用心啊。
師:這正是“我”從布谷鳥的聲聲啼叫中所領悟到的真諦啊。能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你的收獲嗎?
【讀寫訓練】
用上“疏忽”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_______,上鉤的魚又跑掉了。
叔叔邊開車邊和我聊天,差一點闖了紅燈,看來,______________。
師:除了體會到“我”對布谷鳥的愛,還體會到什么?
生:爺爺也愛鳥,也悟出了布谷鳥說的話。
【小結】無拘無束的人鳥對話,創造了一個美好的境界,難怪“我”會說: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
【摒棄泛泛的讀和煩瑣的分析,以讀悟結合的形式與文本親密接觸,學生自悟自得,在讀中體驗情感、品評詞句,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種以語言文字的形象感為特征的理解具體而深入。適時的“讀寫訓練”指導學生在感悟語言、得到情感熏陶的同時,發散思維,領悟不同的表達方式,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2.走近喜鵲,感受喜悅。
(1)你聽,又是誰來了?(喜鵲的叫聲)
師:喜鵲的叫聲并不出眾,可人們卻非常喜歡。這又是為什么呢?
生:據說喜鵲是報喜之鳥,……鄉里人都很喜歡它。
師:它會預報哪些喜訊呢?(這就是喜鵲名字的由來!)
生:“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
師:誰來和老師對讀?剛才我們說了那么多的喜訊,你能加上這些喜訊再讀讀嗎?
生:每當這時,……給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師:有期盼就會有希望,有希望就會有樂趣。
(2)現在再來讀這句話,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師:在生活中,哪些人或是哪些事會讓你“倍感親切”呢?
【小結】喜鵲那嘰嘰喳喳的報喜聲,給人以希望,給人以樂趣,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
【作者愛鳥給予的啟迪,也愛鳥兒帶來的歡喜,抓住喜鵲叫聲的特點,上出“喜氣”,感受歡樂。】
3.學習鳥兒,感悟真情。
師:小作者已經像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了嗎?(不是)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雖然“我”離公冶長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這一點兒也不影響“我”和鳥兒們的感情。“我”不光愛聽鳥語,而且也從中悟出了鳥語包含的可貴的精神財富。帶著對鳥兒的愛,讀讀第七自然段。
師:你發現了什么?這叫排比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氣勢,不信,咱們再讀(師引讀)。
(3)我們還會從哪些鳥兒的身上學到什么呢?
【讀寫訓練】
從逆風而上的海鷗身上,我學到了___________。
從_______的_______身上,我學到了____________。
從_______的_______身上,我學到了____________。
【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在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知識,增加語言積累,更應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運用課文句式進行說話,既內化了語言,又領悟了美德,可謂一舉兩得。】
(三)總結課文,升華感情。
1.從鳥兒朋友身上學到那么多,讓我們飽含深情一起說: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
2.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是一個愛鳥之人,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鳥》。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說說你的理解吧。
3.真希望有一天,我們會聽到鳥兒們這樣的鳥語:人類真是我們鳥兒的好朋友哇!
【課末出示小詩,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見解去讀,從中收獲獨特的心理體驗和感受,并因此而受到正確的價值觀和環保意識的引導。】
六、自我評點
(一)創設情景,走近自然。
要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情流露,情景的創設是很重要的。整堂課,鳥的身影時時出現在學生眼前,鳥的叫聲時時在學生耳邊響起,這里就是鳥兒生活的大自然。語文課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大自然。讓語文課堂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才能讓人真正領悟人生的真諦、大自然的奧秘。有人說,語文課堂是一個小社會,其實,語文課堂也可以變成大自然。
(二)朗讀感悟,心靈相通。
語文學習是注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這份愛,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這份愛。朗讀使學生在自己和作者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朗讀使學生和鳥兒之間心靈相通。越是能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愛鳥之情,學生越能投入地朗讀;越投入地朗讀,對鳥兒的喜愛也就越強烈。
(三)讀寫結合,寓情其中。
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在與鳥兒的對話過程中已經能得到很多啟示。從與布谷鳥的對話中,他們懂得了勤勞的可貴;從喜鵲的語言中,他們懂得對生活要充滿希望;讓學生對文中的省略號進行猜想,學生不僅深切地感受到鳥兒帶給作者的啟示,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啟示,對鳥兒的喜愛也更深一層了。同時以課文為載體,從課文的內容出發,設計與之相關的讀寫訓練,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既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四)課外行動,情感延伸。
在視覺的刺激、情感的陶冶之后,更要讓學生知道愛鳥之情應上升為護鳥之情,讓學生感受到:鳥兒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鳥類,保護大自然。從白居易的《鳥》入手,通過朗讀、感悟,讓每一個學生都深深記住“我們人類都應成為鳥兒的好朋友”。
理想的課堂時時涌動著生命的活力,洋溢著生命的熱情。課堂,是雙向的溝通,是資源的分享,只有智慧的撞擊,課堂才會更有意義,在教學中老師更多的是引導,而不是灌輸。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