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循環小數 問題引領 教學實踐 思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A-0055-0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27頁例8、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能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利用循環小數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確區分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2.讓學生經歷猜想、觀察思考、質疑問惑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獨立探究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意識。
教學過程:
一、猜數激趣(數字用卡片蓋住,一卡蓋一字)
師:請同學們猜每張卡片的后面是幾,邊猜邊觀察規律。(從高位開始猜)
(學生猜一個數字,教師拿走一張卡片。)
二、提問探究
問題一:(根據學生猜的實際情況)你們為什么剛開始猜不準,后來越猜越準?
生1:因為我們發現了規律。
師:請舉例說說你發現的規律。
生2:后面有些數字重復出現,例如6.8888…中的“8”,4.97979797…中的“97”,75.4131313…中的“13”重復出現。
生3:每個數的末尾都有省略號。
師:(伸起大拇指)說得好!
【評析】“小數除法”是較難的計算內容之一。用“小數除法”引入新課,耗時長,錯誤率較高,影響學生觀察,不利于學生自主提問。用猜數字的游戲引入,不僅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完全置身于思考數學問題之中。當學生發現規律并用規律猜數字時,已初步認識循環小數的特征,為深入學習循環小數做好鋪墊。
問題二:看到省略號,你有什么問題?
生1: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生2:省略了哪些數字?
生3:為什么要用省略號?
師:請你們自己解決“省略號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
生1:省略號表示這個數的末尾省略了很多數字。
師:“很多”是多少?100個?10000個?
生2:無數個。
師:說得對!現在大家用上面的例子來解決“省略了那些數字”這個問題。
生3:第一個數省略了無數個“8”; 第二個數省略了無數個“97”; 第三個數省略了無數個“13”。
師:75.4131313…不是省略了無數個“413”嗎?
多數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4:因為“4”沒有重復出現,省略的是重復出現的數。
師:下面到解決“為什么要用省略號”這個問題了。
生5:因為重復的數有無數個,永遠寫不完,所以用省略號。
【評析】這個環節教師“順問而導”,拋出主問題,引出學生三個有價值的子問題,這些問題的目標明確,有很強的指向性,能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思考、探索的狀態。
問題三:看到這些數,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這些數叫什么數?
生2:生活中哪里有這些數?
生3:這些數與以前學過的小數有什么不同?
生4:那些重復的數字要寫多少個才能寫省略號?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1(這些數叫什么數?)。
生1:這些數叫“循環小數”。
師:對!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循環小數”。
生2:有數字重復出現的小數叫循環小數。
生3:末尾有省略號的小數叫循環小數。
師:請同學們看看課本是怎么說的,并將重點詞標出來。
師:請大家說出哪些是重點詞,并說明理由。
生4:我認為“小數部分”是重點詞,因為那些重復出現的數字都出現在小數部分,而不是出現在整數部分。
師:重復出現的數字是不是一定從小數部分的第一位開始,請舉例說明。
生5:不一定,例如75.4131313…中的“13”從小數部分第二位開始重復。
師:有沒有可能從第三、第四…位重復?
眾生:有。
生6:我認為“一個或幾個”是重點詞。因為重復出現的數字有時是一個有時是兩個。
師:有可能是3個、4個、5個…嗎?
眾生:有可能。
生7:我認為“依次不斷”是重點詞。因為斷了就不可能省略無數個數字了。
師:你們說的都很好!現在請大家把這個概念齊讀一遍。
師:請你們自己編寫一個循環小數,并與同桌說一說這個循環小數哪些數字重復出現,從小數部分的第幾位重復出現。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2(生活中哪里有這些數?)。
師:請同學們計算“4÷3 =”和“78.6÷11=”,看看有什么發現。
生1:我發現這兩題的商都是循環小數。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3(這些數與以前學過的小數有什么不同?)。
生2:以前學過的小數沒有省略號,今天學的小數有省略號。
生3:以前學過的小數可以寫完,今天學的小數永遠寫不完。
師:“可以寫完”數學上用一個詞“有限”表示;“永遠寫不完”數學上也用一個詞“無限”表示。請用這兩個詞說一說這些數與以前學過的小數有什么不同。
生4:以前學過的小數是有限小數,今天學的小數是無限小數。
師:也就是說循環小數必須是——
眾生:無限小數。
教師提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4(重復的數字要寫多少個才能用省略號?)。
生1:隨便寫幾個都可以用。
生2:要寫兩個以上才可以用省略號,因為寫兩個以上才知道重不重復。
師:既然重復出現的數字要寫多少個不能確定,寫同一個循環小數就會出現很多種情況,有沒有統一的、簡便的寫法呢?
學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
師: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想不出的也可看課本,把你知道的與同桌說一說。
師:(學生看書寫完并交流后)請把剛才你們自己編寫的循環小數用簡便方法寫一寫。
【評析】教師進一步拋磚引玉,引導學生提出更多更深的問題,并在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豐富循環小數的內涵,完成新課的探究和知識的構建。
三、學以致用
1.說出下面各數哪些是循環小數。
【評析】練習內容不求多但求精,基礎題主要針對循環小數概念中的關鍵詞設計,鞏固概念;綜合題綜合本節課所有的知識點,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循環小數”,說一說你在這節課的收獲。
教學思考: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提問題的數量越來越少,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更是鳳毛麟角,問題意識越來越淡薄。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對主動提問題心里有顧慮: “我總是提問題,同學們會不會說我愛出風頭?”“我的問題提得太簡單,同學們會不會笑我笨?”“提出的問題不符合老師的意圖,老師會生氣嗎?”……久而久之,問題就悶在心里,不敢提出來。另一方面是教師在課堂上很少安排學生提問的時間和機會,怕浪費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即使有這樣的環節,也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沒有實質性的作用。教學時間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也逐漸淡化,各種奇思異想、獨到見解也不見了蹤影。基于這些了解,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起到引領的作用,于是在“循環小數”的教學中我徹底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是在每一個知識點,教師都拋出一個主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即子問題。解決這些主、子問題時教師適時追問、反問、設問層層深入,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形成 “雙基”,積累經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能力。
二是努力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學生“會問”。課始我避開“繁、難”的小數除法,用帶有游戲性的猜數方式引入,讓學生在猜數中初步掌握循環小數的特點,同時產生強烈的問題:“這些數是什么數?”“我怎么沒見過這些數?”“這些數有什么用?”……這些問題讓學生“忍不住”要問。
三是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敢問”。猜數游戲中用來遮擋數字的卡片都有字,這些字連成溫馨的語句,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積極主動地質疑問難。
四是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思考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善問”。遇到較難的問題,我采取“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個人匯報—全班點評”的程序,給課堂一些留白,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