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 高學段語篇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A-0069-02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語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很有意義。在小學五、六年級學段,英語課本中的語篇較長,容量較大,涉及一定量的生詞、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識。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英語高學段語篇教學成為教師們關注的話題。本文選取了牛津小學英語 5B Unit 7 A busy day的第一課時,對實施高學段語篇有效教學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談話導入,自然而然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催化劑,恰當精妙的導入能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談話導入法是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范圍最廣、應用最普遍、操作最簡便的一種導入法。筆者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了一段對話,師生之間進行對話,以此進入新課的學習。在教學時,以“My hobbies”切入。
T:What’s your hobby?
S:I like …
T:I have many hobbies,too.But I have no time to do.Because I am very busy every day.(PPT出示相關的圖片。)
T:(Play a game.)Mind acts upon mind.
What time do I do it?(看圖回答相關問題。)
S:Perhaps you … at …(復習用past/to表達時間。)
由此揭開本課的課題“A busy day”。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很容易就吸引學生進入了學習狀態,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了鋪墊。
二、分層設置任務,有效閱讀
就閱讀教學而言,首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技巧來理解語篇大意、了解重點細節、弄清文章中的事實和觀點、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線索,然后才是學習語言知識,并將閱讀與其他語言技能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綜合語言技能訓練。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從引導學生整體理解和把握閱讀內容入手,重點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也就是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1. 整體感知,理解大意
教師應牢牢把握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把趣味引入文本的學習中。在本語篇的具體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CAI課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T:At different times we can do differ-ent things.Like this boy.(屏幕出現David.)He needs to do a lot of things.He’s busy .How busy is he?
S:Listen and complete.(聽課文錄音,完成填空。)
It is__________________.He is__________________
from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morning to
at night.He has a busy day.
T:Do you want to know him?
讓學生觀看卡通,然后完成以下連線題:
get u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45
go to schoo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5
have lunch no time
watch a football game__________________ 6∶30
have breakfa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0
2.在精讀中理解語篇,關注細節
精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篇,還能促使其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提高對語篇的感知能力。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問題和練習為載體,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幫助學生理清語篇的脈絡,從總體到局部,從文本大意到細節,不斷深入,從而為語言運用打下基礎。
筆者將課文主體分為三個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是早上David和媽媽的對話,學生通過看卡通學習了句型(Are you ready for breakfast? Not yet.)和詞組(brush one’s teeth, take…with等),并適時進行了拓展,拋出問題:“If you have no time for breakfast.What can you do?”學生發表完意見后,筆者給出兩個建議:(1) Eat less junk food(Such as:hamburgers,hot dogs,biscuits… ),eat more healthy food (Such as:milk,bread,egg…).(2) Have each meal on time.(三餐按時吃。)
第二部分是中午David和Nancy,Mike的對話,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does David want to do?”聽課文的錄音,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句型It’s time for lunch.
第三部分是晚上回家后David和Nancy的對話,筆者設置了兩個問題:(1)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2)Let’s imagine:想象上床睡覺前幾分鐘他們在做什么?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大意,掃清閱讀障礙。
三、開放拓展,讀后延伸
語篇教學需要設計多維度的活動,以加深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幫助學生實現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轉換,從而促進多項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閱讀后教師可以根據前兩個階段獲得的語言材料開展口頭表達等后續活動,如討論、角色扮演、復述或總結等,以進一步拓展課文,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復述活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既加深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歸納和總結所學知識的能力。但教師也要注意,要想達到有效鞏固的目的,設計的活動既要基于課文又要高于課文,各項活動要互為依存,而不是多項活動的堆積。
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教師可設置合適的任務型話題,進一步擴展課文。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例如,筆者在新授完課文后,先讓學生練說:My day.在此基礎上,在設計家庭作業時,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去完成,安排了仿寫:Write down your ideal /busy/free/interesting…day.語言的外延對應生活的外延,生活就對應教學。通過課堂上的有效練習,穿透語篇,直指學生的生活。課行至此,學生也會想一試身手——寫。
語篇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頭戲之一。好的語篇教學要通過教師的巧妙設計來實現。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要盡可能多地設計具有一定思維量的問題,讓學生積極進行思維活動,并留有空白,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觀察、思維、聯想、歸納、討論、總結、回答,從而發展智力,提高學習能力。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