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shù)學教師 因生施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A-0082-01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由于每個學生受遺傳、環(huán)境與教育的影響不同,智力、能力、個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愛,發(fā)揮教育的功能,促使學生在個性、智能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教師給優(yōu)等生的施愛
優(yōu)等生數(shù)學思維比較靈活,由于學業(yè)成績較好,在班上同學中也具有一定的威信,因而他們表現(xiàn)出的心態(tài)是充滿自信,心情舒暢,但往往比較自負,有時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對這樣的優(yōu)等生,教師在肯定他們成績時,比較適合用暗示的言辭,較為含蓄的語言,來表達教師的關愛。例如:朱偉同學是一個成績優(yōu)異的小男孩,總是名列前茅的分數(shù)讓他有點飄飄然。有次,在解答某化工廠第一、二、三車間的人數(shù)比是8∶12∶21,第一車間的人數(shù)比第二車間的人數(shù)少80人,第三車間有多少人?的應用題時,朱偉同學很快地列出算式80÷[12/(8+12+21) -8/(8+12+21)]×21/(8+12+21)=420(人),算完后,他得意地東瞧瞧,西看看。我看了他的算式后,摸摸他的后腦勺,說:“你的聰明才智才發(fā)揮了十分之一,這一道題,你應該用更簡便的方法解答。”這樣的話語,學生既可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肯定,對他的關愛,也會感到學無止境,受到鞭策。
二、教師給中等生施愛
中等生,在班級中屬于中間群體,人數(shù)較多,他們也往往容易被老師忽略,而中等生他們自己也常常有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態(tài),因此,中等生的拼搏精神較差,缺乏前進的動力。因而,對于中等生,教師要啟動他們的思維,常為他們打氣鼓勁,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也有很大的潛力,一點也不比別人差。我班上有一個新轉(zhuǎn)來的同學林月娟,她學習很努力,但從未得到過高分,慢慢地她形成了“我腦子不是很聰明”的自卑心理。對于這樣的學生,上課時,我總是用眼睛的余光看向她,如果發(fā)現(xiàn)她聽課特別專注投入時,就叫她來回答問題。有一次,在計算分數(shù)除以分數(shù)的試題時,我叫她上臺板演。結(jié)果,她全做對了,我就乘機為她鼓勁:“月娟同學,今天做得特別棒,我真為你高興。”在另一次教學中,我要月娟講算理,她一時說不出,在另一位同學的幫助下,她說出來了,這時,我高興地說:“你的接受能力很強!只要用心,學習難不了你!”她頓時化羞澀為高興。長此下去,學生必然會覺得老師時時都在關注自己,他們就會逐漸擺脫“無為”心理的束縛,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三、教師給學困生施愛
學困生在班集體中往往抬不起頭來,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沉默寡言,對人往往會表現(xiàn)出防御與對抗的心理,而且他們心理一般比較脆弱,遇到困難常常畏懼退縮。針對學困生的這些特點,教師要用自己的情感、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去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處處關心、幫助他們,去挖掘他們的優(yōu)點,給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滿足,幫他們樹立“抬頭走路的信心”。對膽小怯弱的學困生,教師的目光不宜直接與其接觸,使之情緒放松,但他對新知識有所領悟,溢于言表時,則應及時給予贊許的微笑。對智力有障礙的學困生,要貫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把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這些學困生回答。如判斷簡便算法 25×125×4×8,47×8+47×2應用了什么定律?怎樣簡便?同時,當學困生答對時,教師要及時予以熱情鼓勵:“好極了”、“進步真大”、“答對一半,也是一份貢獻,另一半,還要再想一想”。對于焦慮好動的學困生,及時要幫助他們克服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精神渙散的缺點,課堂上教師要多用眼神暗示他們,關注他們,選擇恰當?shù)男问剑嘧屗麄儏⑴c課堂實踐活動。如學具操作演示,課堂上的板演練習等,使他們有機會展示自我。如:我班的王東東同學是個學困生,長時間的失敗使他缺乏自信,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我就在培養(yǎng)他對學校的自信心上下功夫。在《軸對稱圖形》一課學生自行設計對稱圖形時,我發(fā)現(xiàn)在其他同學剪一個對稱圖形的時間里,他剪出了兩種精美的軸對稱圖形。于是,在展示成果的時候,我請出了王東東同學,讓全班同學對他的作品進行評價后笑著對他說:“王東東,你的手真巧,剪出的圖案真漂亮。老師覺得你的頭腦和你的手一樣靈活。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成為一個藝術(shù)家。”下面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王東東同學表現(xiàn)出不同以往的自信。長此以往,學困生就會感受到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都在關心他們、激勵他們在教師的肯定、贊許聲中漸漸尋回失落的自尊,激發(fā)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古人言:“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必須因生施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激勵中愉快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
(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