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低段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有效的朗讀指導不應只是機械的朗讀訓練,而應該重視朗讀方法的指導。
對于低段學生來說,朗讀剛剛起步,要把一段文章讀得通順、流利、有感情并不容易,需要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凡事都要循序漸進,朗讀指導也是如此。正如漢語學習是從字開始,是按照字、詞、短語、句、段、篇的順序來的,朗讀指導也應該按這樣的順序一步步來。
一、分析朗讀存在的問題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時常會發現,不少學生雖然把一篇課文讀了很多遍,生字也會認了,但讀課文時還是結結巴巴地讀不好。如果仔細聽他們的朗讀,會發現他們總是把一個詞語(特別是四字詞語)或短語拆成“字”來念讀。比如“過了些日子,玫瑰枝頭長出了許多花骨朵兒。”有的學生會念成“過了些日子,玫瑰枝頭長出了許多花/骨朵兒。”通常,我們會要求孩子們自己練習讀,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把句子讀得通順、流利。但是為什么有些孩子讀了很多遍還是讀不好呢?我們有必要從本質上幫助孩子解決朗讀上的難題。
造成孩子們朗讀困難的因素有很多。我分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1.部分孩子沒有認真學習生字、生詞,字詞朗讀有困難,以致句子讀不好。
2.沒有理解詞語的意思,遇到較長的詞、短語就會拆分開來讀。
3.朗讀時不用心,即使熟詞也習慣性地拆分。
二、朗讀的方法指導
為了讓孩子們達到通順、流利又有感情這個朗讀目標,我們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讓孩子們能夠把文章讀得通順、流利,這樣才能進一步要求讀出感情來。朗讀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反復地讀,而應該教給他們一些朗讀的方法。
1.要讓孩子們學會生字、新詞的認讀,理解字詞的意思。一步步,由字到詞,由詞到詞組,再過渡到句段。一年級時一般以學習字為主。到了二年級,以詞語的形式為主,識字學詞,其中也加入部分詞組的教學。
2.糾正學生朗讀中出現的“拆詞”現象。雖然有了重點句、難句的朗讀訓練,但如果只是讓學生自己不停地、反復地練讀,語感好的學生很快能讀得很好,而語感差的還是會讀不通順。我們的教學對象不只是少數的好學生,而要面向全體,要想辦法讓那些普通學生和差生都能跟得上。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學生僅僅學會了老師出示給他們的幾個重點句、難句的朗讀,而沒有學會朗讀的方法,那么當我們放手讓學生讀其他文章時,他們就會束手無策,而這時老師也不可能一句一句地教。因此,抓住學生經常“拆詞”的現象,我們要不斷地加以糾正、引導,明確地、經常性地告訴孩子們要“連詞讀”,遇到短語也要看作一個整體來讀,不可錯誤地拆分、停頓造成“破句”。這個方法不是學生一下子就能掌握的,需要不斷地訓練。在平時朗讀中,我們要細心地傾聽,聽到“拆詞”現象,不斷地糾正,逐漸地讓學生避免“拆詞”現象。
做語文教師很“煩”,因為語文本身就是一門繁瑣深奧的學科。在教學中,我們只有做一個有心人,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靈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