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或許就是這樣,在不斷的前行中思考著未來,回味過去,感慨其中的苦辣酸甜。前人所說的“學生生活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時光”,直到現在自己也才深深地體會到這點。三年的豐富研究生生活也即將畫上句號,細細品味三年中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心里不免有很多感慨。
我的作品《春夏秋冬》是表現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諧關系,是人類向往和追求的,如今,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是全人類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已離我們越來越近,需要我們全人類共同去應對,共同去改善。我研究生班的畢業創作《失衡家園》和之后做的《家園系列》作品是對現今生態現狀的一個提問、一種客觀的審視。希望觀者能通過作品讀懂其內在含義、對觀者有提示和啟發,近年來,我的作品主要以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微妙關系為切入點。我研究生畢業作品也是從這一思路入手的,但作品不是提出和反應問題,是想傳達人類和自然共享的一種生存狀態,人類生活在沒有破壞的生態壞境中,天空是蔚藍的,水是清澈透底的,小鳥在空中自由的飛翔,魚兒在水中追逐著,這種生存狀態是和諧而美好的。在我的作品中就想通過色彩和雕塑的合理結合來表現這一人間盛景。
一、用色彩表現主題
我的作品《春夏秋冬》,是表達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和諧關系,和諧不但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在人和大自然帶有一定的抒情性,使色彩富有美感的通用法則: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每個季節中的都有其自己獨有的色彩,我是通過對雕塑形體上的主觀著色,來表現和突出主題的。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因為春天的到來使大自然的一切都變得那么美好,小草在春雨的滋潤后快速地生長,小樹也長出了新芽,大地在不知不覺中就慢慢地變成了綠色,一年之計在于春,真的是這樣,在春天里一切都充滿生機、一切都存在希望,是一個清新的世界,所以我的作品《春》就選擇了淡綠色;夏天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季節,在晴空萬里的日子,太陽能把大地都照得燙燙地,如果有風吹過,就會從地上卷起一股熱浪讓人感到窒息,所以我認為夏天是火熱的季節,是一個溫暖的世界,因此在我的作品《夏》里選用橘紅色;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稻田里等待收割的稻子一望無際,一眼望去是那么美麗,所以我認為秋天是一個金黃色的世界,因此作品《秋》我選用金黃色;冬天是一個潔白而美麗的季節,漫天飄落的雪花給大地穿上了銀裝,雪是冬天獨有的也是大部分人喜歡冬天的原因,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所以作品《冬》我選擇用銀白色。
我想作品中的色彩可以使觀者在沒有欣賞作品具體的形體之前,在遠處就可以很容易的識別出四季,能夠讀懂我作品中所要表達的主題。
二、色彩傳達感情
色彩在作品中正確運用不但可以突出主題,增加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外,還可以傳達色彩的感情,當看到淺色和淡的顏色我們會感到愉快和振奮,相反看到深色和暗的顏色會感到一種壓抑和沉悶。色調中不同的明度和純度也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覺,明度反差比較大會叫人感到充滿活力、有生氣,明度相對較接近會使人感到柔和、寧靜。我在作品中就是運用色彩的這種視覺變化來傳達感情增強作品的感染力的。
作品《春》的淡綠色代表生命、和平、和睦、和諧、健康、寧靜、青春、安全、新鮮等等,人最適應注視的顏色就是綠色,作品中人物是直立,微微的仰著頭,輕輕地閉起雙眼,雙手輕輕伸向前方,能讓人在綠色的世界里能夠感受春天的氣息輕撫著臉部,使觀者可以聯想到人在感受綠色的大自然,與自然界共同分享著幸福安康的生活。作品《夏》的橘紅色代表著溫暖、熱情、喜慶、愉快、積極、希望、健康、活潑等積極向上的傾向,紅色也是中國傳統的喜慶色彩,紅色的波長最長,穿透力強,感知力高,作品中一時尚女性站立,雙手在頭部的前上方,像似在遮擋陽光,讓人能夠聯想到夏日午后陽光的溫暖。作品《秋》的金黃色代表著收獲、安詳、明快、亮麗、崇高等等,有很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作品中人物直立雙手輕放在頭后,像是在金黃色的世界里在感受收獲的喜悅。作品《冬》的銀白色代表純潔、清純、明快、純真、清新、光明、神圣等等,白色是圣潔難以侵犯的,作品中人物直立雙手交叉輕撫在肩上,頭部微低,使人能夠聯想到她也許正在思考著什么,也許是因為在雪白的世界里讓她感到一絲涼意。
三、色彩是對空間語言的補充
我作品都是由一站立的人物和背后的微縮山體組成,由于具象雕塑表現的客觀條件限制,作品中人物和山體之間的空間相對比較小,如果處理不當,會使人感覺人和山是貼在一起的,作品的視覺效果會大打折扣,同時也可能造成觀者誤解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怎么能拉大此處的空間?使作品的視覺觀賞性更好和主題更突出一直困擾著我,自己想了很多的方案,同時也請教了導師和很多同學,聽取了很多好的建議,最后決定用色彩的變化來主觀調整此處的空間,來補充空間的局限性。我作品中人物的著色相對在明度上要亮一些,后面的山體明度上相對要暗一些,這樣可以有效地改變觀者的視覺效果,從而拉大了作品的空間,增強觀賞性的同時也突出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