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職業生涯規劃調查為依據,分析“90后”大學生身心特點及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討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90后”大學生;問題;建議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是指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結構,結合社會環境與市場環境,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以及要達到的職業目標所做的方向性方案。對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系統、有效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激發學習主動性和行為自覺性,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成為各高校亟待深入思考、認真踐行的重要問題。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開展職業規范,筆者以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為平臺,向2009級、2010級大學生發放問卷,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調查。調查以隨機抽樣為主,輔以個別訪談。調查期間,共發放調查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00份。調查數據顯示,這些“90后”大學生在身心成長、生涯規范等方面都有一些獨有的特征。
一、“90后”大學生職業成長中的身心特點
1.心理素質偏弱,抗壓力明顯不足
“90后”大學生在高考的重壓之下無法顧及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需求,進入大學后短期內不能適應高校自主控制的校園環境,大多數感到無所適從。一旦遭遇挫折,就有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甚至一蹶不振。
2.團隊協作精神不強
“90后”大學生往往喜歡高高在上,獨立于群,希望在哪里都以自己為中心。過于追求個性獨立特點,讓他們傾向于單兵出擊,忽視團隊協作。
3.好高騖遠,盲目樂觀
“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的寵愛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優越感強,“好高騖遠”“自求便捷”是這類人群的心理寫照。這種心理導致他們自信心膨脹,盲目樂觀,缺乏踏實求真的為人處世態度。
二、“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1.大學生對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61%的學生認為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非常重要,認為不重要的占7%,不太確定的占26%,沒考慮的占4%。另外,與此相聯系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對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需求程度”,認為非常需要的占67%,一般需要的占27%,不需要的占6%。
2.大學生對自身狀態的了解和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有清晰長遠目標”的學生占19%,有清晰短期目標的占45%,目標模糊占的30%,沒有目標的占5%。對于“為實現此目標是否有非常清晰的發展方向和計劃”,21%的學生有非常清晰的發展方向和計劃,39%的學生有較清晰的近期計劃而無長期規劃,35%的學生只有一點計劃而無詳細規劃,3%的學生從來沒有規劃。
3.職業生涯規劃的最關鍵依據
35%的學生選擇了興趣愛好,22%的學生選擇特長,24%的學生選擇與所學專業對口,還有8%的學生選擇社會熱門職業,其他占5%。這些數據說明,大多數學生對自己還是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對今后職業發展的選擇也較為明確和偏好。
4.職業知識指導主要來源
49%的學生選擇來自于學校開設的專門職業指導課程,27%的學生選擇來源于父母的指導,19%的學生通過網絡、媒體、書籍等獲得相關信息。
5.大學生了解和認知自我的方式
調查顯示,通過自我體會的占47%,通過他人評價的占22%,通過學院提供相關測評的占28%,通過專業機構提供測評的占23%。
6.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接受方式
愿意接受團體輔導的占31%,愿意接受面對面咨詢的占54%,愿意接受個別咨詢的占25%,愿意接受網絡咨詢占31%,愿意接受電話咨詢占18%。
三、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基本對策
1.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剖析,合理定位
新生入校之初,以專業為突破口,引導他們了解將來就業時用人單位的選才標準,明確并認同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科學的測評方法對自我進行客觀評價,對自身職業能力、性格、興趣、價值觀等進行全面評估,進而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進行合理定位。
2.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在實踐中成長
任何職業理想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在職業生涯規劃與教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理想意識,處理好理想與需求的關系,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制定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學校層面,應鼓勵引導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企業頂崗實習,通過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積極主動地了解各行業的行業標準和需求,進而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使得學生在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學習與訓練方面實現有效結合。
3.引導學生樹立“愛崗敬業”的就業觀念
現在社會用人單位不光看重專業技能水平,更加關注的是學生職業素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加上過硬的專業技能才是綜合能力的體現。所以要引導學生樹立“愛崗敬業”的就業觀念,通過規劃自身,發展和完善自我,通過取得社會公認的綜合素質才能讓自己的優勢在職場競爭中得到體現。
4.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擇業心理
擇業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的一次考驗。面對激烈的社會就業壓力,職業生涯規劃中應重視加強對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的心理調適和擇業技巧的指導,提高其自我調適的自覺性,增強承受挫折、化解沖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時調整自己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需要。
四、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法
1.高校要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發揮引導作用
高校要重視“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并在教書育人環節中發揮積極引導作用,在鼓勵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通過學校專業教師全員參與幫助學生在專業發展方向提供指導。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指導教師隊伍
就目前而言,除了提升輔導員任教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授課水平外,還應挑選各專業優秀任課教師或聘請著名校友擔任就業指導,從他們的專業角度和親身經驗出發,為學生分析從業前景,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克服擇業中的誤區,促進就業工作更好地開展。
3.革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授課方式
高校應充分利用好自身知識資源,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課程并將列入教學計劃,成為各專業大學生公共必修課或選修課。學校組織分階段、分層次、分重點,理論知識與頂崗實現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課程教學。
綜上所述,從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調查問卷中不難發現,當前“90后”的大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認識程度普遍較高,能夠與學校大體一致,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尤其是在提高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上需要繼續下工夫。
注:本文為杭州市教育局2009年科研立項課題。
參考文獻:
[1]張蕾.新疆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與對策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4).
[2]趙樂.“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趨勢探析及教育對策研究.出國與就業,2010(17).
[3]季學軍,吳朝琴.“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現狀調查與分析.文教資料,2011(8).
[4]黃一珊.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90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家,2009(12).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