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中規定:“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的交際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開發利用教材,培養學生語用意識、重交際文化教學。
一、詞匯教學
單詞、短語、句子是最能表達文化信息的工具。詞匯中的成語、俗語、諺語、典故更與民族文化傳統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對其異同與漢語作比較,告訴學生要從文化的角度進行特殊處理,不可望文生義。
二、口語教學
口語對話更能充分體現交際,為了達到在某一特定語言中的交際目的,除必須的語言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社會文化知識。為了實現交際的得體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礙及誤解,教師要在對話教學中將語言形成與語用結合起來,在課堂活動中更多地模擬一種更接近真實生活的文化節交際情景中進行。
三、聽力教學
在聽力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真實的語境和文化差異,通過對說話者的場景、交際風格、交際得體性而實現交際功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聽力教學中,要求學生注重真實語境、注重語言交際,弄清說話者的交際意向,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文教學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題材、體裁多種多樣,很多都涉及英語的文化內容,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要挖掘文化內涵,傳載文化信息,拓展學生文化知識,運用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去闡述不同的看法。
1.閱讀前,啟發學生預測課文內容
如,在講授Book 2 Unit 4 A Garden of Poems 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背誦一首中國古詩,讓學生讀中國的詩人、詩歌風格,有意識地引入“Romantic form of poems,special patterns of rhythm and rhyme, use surprising images,absence or rhyme,nature poem,style and atmosphere.”等課文中表達詩歌特點的詞匯,讓學生瀏覽標題和圖片后推測文章中會涉及的某些方面,課前可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個人活動及班級活動、討論、介紹詩人、詩歌作品。把各種資料做成墻報進行展示,先唱最佳的中英文詩歌、歌曲,從而培養學生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2.閱讀中,分析語篇模式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了解英國國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紹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外,對英語語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對英語文化的了解。英語語篇思維模式的基本特征:先概括,后細節;先開門見山言明論點,再逐步進行論證、層次分明、組織嚴密、環環相扣,通過對英文語篇模式差異的分析,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語言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避免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犯文化錯誤。
3.閱讀后,對主題進行擴展
閱讀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增進對文化內涵的理解,進一步對主題拓展討論更深層次的話題。如,在教授Book 2 Unit 3 Art
and architecture 時,在學生了解現代建筑和藝術與古代建筑與藝術的差異后,要提問“Is it true that all modern constructions are hard and unfriendly?”“Can you design some modern buildings which contain som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教師還可以印發相關文章,讓學生閱讀,達到鞏固目的。
在培養學生交際能力過程中,要把語言和文化緊密結合起來,而語言文化意識的滲透與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可分割。因此,在培養交際能力時應遵循實用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和思想性原則。
(作者單位 重慶市開縣陳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