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技術是高職各理工專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課程之一。電子技術課程理論性強、結構性緊密的特點決定了高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一定難度。應用現場教學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能使高職電子技術的教學事半功倍,是一種值得探討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職;電子技術;現場教學
電子技術是高職電類、機械類等理工科專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課程之一,它是今后學生學好后繼專業課程、掌握專業技能的奠基石,也是其就業后從事相關技術工作或繼續深造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目前高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目前在許多高職院校中常出現學生對電子技術等理論性較強、結構性較緊密的課程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成績不理想等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總結為兩點:一是電子技術課程本身有許多概念和規律初學者不易理解,單一的理論教學往往使學生在一些關鍵知識點上理解困難而失去學習興趣;二是由于受總課時的限制,實驗實訓課安排相對偏少,遠不能滿足電子技術課程對實踐的需求,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現場教學對高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作用
現場教學又稱現場實驗教學,即把課程中理論性較強,課堂上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搬入實驗室,教師通過現場實驗展示和講解,并讓學生親手操作,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直觀、易懂,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若在高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引入現場教學,將一些抽象枯燥、難于理解的理論概念和規律借助于直觀、具體的實驗來展示給學生觀察,再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現場講解,就能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并加深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現場教學的優勢。
三、現場教學實例
1.實例一:放大器非線性失真的教學
在這一節教學里,要求學生學會分析共射放大器靜態工作點(Q點)的設置可能對輸出信號造成的非線性失真。在課堂上教師要講解如何通過計算和圖解法確定Q點在三極管輸出特性曲線和交流負載線上的位置并畫出集電極輸出電流、電壓的波形圖,然后分析Q點在不同位置可能出現的波形失真。但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對于輸出電流、電壓波形出現的“削頂”“削底”現象哪個屬于截止失真、哪個屬于飽和失真較難理解,容易搞混淆。如果本次課到實驗室采用現場教學,教師邊演示邊講解,同時還讓學生親自操作,就很容易從示波器中觀察到輸出電壓波形出現“削頂”的原因:因Q點設置過于靠近截止區,造成電壓信號進入截止區的部分(頂部)被截掉了一部分,因此這種失真屬于截止失真;而“削底”則剛好相反,屬于飽和失真。
2.實例二:RS觸發器邏輯功能分析的教學
此節的教學要求是要學生掌握基本RS觸發器、同步RS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學會畫工作時序波形圖。以基本RS觸發器為例,其邏輯功能為:①當■=0、■=1時,觸發器置0;②當■=1、■=0時,觸發器置1;③當■=1、■=1時,觸發器將保持原狀態不變;④當■=0、■=0
時,觸發器的兩個互補輸出端Qn+1=■n+1=1。第④種情況屬于“不符合觸發器邏輯定義”的狀態,且由于構成觸發器電路的邏輯門延遲時間不可能完全相等,當兩輸入端的0同時被撤掉后,觸發器將不能確定所處狀態是1還是0,稱為“狀態不定”,這種情況在使用中是不允許的,即RS觸發器存在著約束條件。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于第④種情況“狀態不定”理解有一定困難,多數學生只好死記硬背,因而在應用中出現錯誤較多。若利用實驗室進行現場教學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講解完觸發器功能特征后,即讓學生進行分組試驗,學生在實驗臺上組建基本RS觸發器電路進行測試,測試結果第④種情況沒有規律,有的組結果為1,有的組結果為0,且重測后結果也不相同,這時學生就能對RS觸發器的“不定”狀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應用現場教學方法的注意事項
1.現場教學更適合于一些理論性強、學生不易理解但較易用實驗直觀展示出規律特性的知識點
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做好準備,包括實驗項目的選取、操作方法、內容設計、提出的問題等,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歸納、總結出結論,培養其觀察和理解能力。
2.現場教學有別于實驗實訓課
實驗實訓課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動手能力為目的的專項實踐訓練課,而現場教學則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現場授課,力圖通過直觀的實驗過程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理論性強、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在進行現場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掌控好課堂秩序和上課節奏,避免因到實驗室上課分散學生注意力,或過于自由而影響到課堂紀律和上課質量。
總之,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可通過多種途徑,應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始終是高職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合理、有效地利用現場教學,對電子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顧蓉蓉.項目教學和現場教學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1(6).
[2]田麗萍.淺談觸發器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結合.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6).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廣西機電職業
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