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而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從如何進行整體感悟教學和在整體感悟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兩個方面,談談在閱讀教學中怎樣使用整體感悟教學法。
關鍵詞:閱讀;整體感悟教學法;模式
整體感悟教學法強調的是整體。語文的文章都是言語和意義的統一體,作者在言語形成過程中,將其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也就表露出來,而我們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從言語分析入手,對文章進行肢解分析,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學生聽,忽略學生自己的解讀過程和對內容的認識,顛倒了閱讀中讀者與文章的關系,長期以僵死模式對文章進行闡釋,造成學生與文章和作者疏遠與隔膜。
為了指導學生形成自覺的整體感悟的能力和習慣,提高整體感悟的水平,教師在教學中應保證學生有充分感悟文章的時間,同時還應注意指導學生掌握整體感悟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通覽全文,初步感知
要讓學生明確了解文章的背景,如是誰寫的,什么時間寫的,在哪里寫的,為什么寫,寫的是什么內容,用什么方式寫的,寫得怎么樣等等這一系列有關文章全局性的問題。從而形成最初對文章的認識。
二、保留最原始感悟,互動感悟
原始感悟指的是學生在初步熟悉讀物的內容之后,隨之而生的一種原始感覺。這種感悟是學生在毫無功利的情況下,和文本的思想碰撞、情感交流和價值判斷。這也是最真實的體驗,這種原初感悟會給學生帶來一種閱讀的樂趣。
教師應該重視和尊重學生的原始感悟,我們可以把閱讀所得及產生的聯想和想象講給大家聽,師生、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提高,形成對文章內容、結構等方面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還能通過聽取別人的見解,完善自己的認識,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從而在師生的互動中形成對文章的閱讀期待。
三、形成正確的閱讀認識
學生有了最初感悟時,我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文體和語體的知識,在學生形成閱讀期待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最初的閱讀有直觀性、表層性和不確定性,能使學生從讀物中退出來,以冷靜的頭腦、理智的思考感受文章,形成自己對文章獨特的見解和體現,從而形成正確的閱讀認識。
四、培養整體評說
當學生已經有了正確的閱讀認識時,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從整體直覺過渡到整體評說。整體評說,實際上就是“理智思考”。在閱讀中,教師不僅應當重視學生閱讀初感,更應當重視學生對文章的整體評說。如:教師總結學生的感受后,針對學生的異議或重難點,對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進行引導分析,可以抓住時機,靈活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用理性的頭腦,全面的觀點去歸納、總結文章的內容意義和言語的表達形式。這既是閱讀技巧的指導,也是閱讀能力的練習。
閱讀整體感悟教學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只強調基本閱讀方法的自由選擇和靈活多變。在具體的課堂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如下
問題:
1.教學應充分體現個性自由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放飛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在個性化的閱讀中將注意的中心由作者作品轉移到自己身上,超越文章,建構新意,培養思維,激發創造力;在個性化的閱讀當中,獲得由個性化到社會化的經驗技能;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沖撞、融會與發展,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2.教學應充分體現整體感悟
因為整體感悟既強調了“整體觀照—系統解構—整體綜合”的閱讀方法和過程,不破壞選文的整體性,也反映了整體—局部—整體,概括—分析—綜合,模糊—清晰的認知規律。
3.教學應充分體現互動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要在師生的互動中,保證全體學生個性閱讀發現和創建的思維流程正常進行,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整體感悟。這是局部感悟上升到整體頓悟的必要措施。
總而言之,整體感悟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符合教學實際的,對語文閱讀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只要我們能充分地發揮其優勢,就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