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物課程改革以來,給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相關理念進行不斷的實踐探索,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新課程理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
高生物教學水平已經成為廣大生物教師孜孜追求的目標。因此,作為生物教師,一定要遵循正確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切實落實生物教學計劃和相應的教學標準,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一、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全面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要面向全體學生,給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機會,爭取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即不僅要尊重努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也要尊重個性突出、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具備同樣的學習起點和智力思維。所以,教師要學會接近學生、理解學生、體諒學生,充分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背景及心理特征,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以往教學中,我們容易將注意力集中于優秀的學生身上,而忽略了全班學生的共同發展。因此,我們要徹底打破這一現狀,將提高所有學生的生物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從而全面促進學生發展。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即重視邏輯思維能力比較突出的學生,適時給予他們充分發揮的時間與空間,為進一步培養專業化人才奠定基礎。現行的生物教材為多元化教學提供了發展空間,為學生學習更多、更感興趣的知識提供了學習素材,以便于他們充分展示個性、發揮特長。
二、關注思維火花的捕捉與問題的生成,構建生態生成性課堂
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雙方在溝通過程中,因學生的認知與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相互之間會不斷碰撞產生新的思維火花,從而使教學設計因為與原本設想的差異,而出現新的教學內容,這就體現了課堂教學問題生成的動態性。這個環節在課堂提問中也會經常出現。沒有教師能在課前預設好所有的問題,很多問題都是伴隨新的教學環境產生的,即便是相同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得出的結論也大不相同,一個答案,就會刺激其他同學的思維碰撞出新的想法,這些想法會更進一步的刺激學生的思維,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所以,教師要使課堂活躍起來,就要善于捕捉學生的“疑問”“錯誤”“爭辯”等隨時都會出現在課堂上的一系列的“狀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才智,加以融合和引導,促進問題的生成。
例如,在“植物生長素的發現”的教學中,為了達成“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利用對照原則進行實驗。”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講解完實驗后讓學生思考詹生的實驗設計是否存在什么問題。如有,應該怎樣改進。“怎樣改進”是個開放性的問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教學活動中,同學們開動大腦積極思考,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改進方案,而每種改進方案都可以有新問題生成。教師請幾位同學作為代表講述各自的方案,并讓其他同學對其方案進行提問,這樣一來,產生的新問題通過共同的思考而得以解決,同學也對“對照原則”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新課程改革以來,倡導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是集聲、光、電于一體,給予學生最直觀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特點,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同時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
如:講授“減數分裂”時,這節課的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精子的形成過程和染色體、DNA的數目變化,難點是要求辨別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各個時期的圖。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精子形成過程的分步動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個時期的主要特點,染色體和DNA數目的變化情況。然后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使學生記憶深刻,還能提高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作為高中生物教師,要不斷審視自己,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采取適當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主動獲取大量的、有效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余偉.創新能力培養與應用教程[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4.
[3]王仁君.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02(11).
[4]肖有明.新課改形式下生物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探討[J].中學生物學,2005(7).
(作者單位 重慶市城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