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物理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優勢智能,注意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從而實現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及滿足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多元智能;物理教學;啟示
“進一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的終生發展需求”是物理新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放眼世界范圍內的理科課程改革,其主要的心理學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一方面是物理新課程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也是中學物理教育的價值追求,它為中學物理教學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
啟示。
一、多元智能理論簡介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多年研究建立和發展了多元智能理論。他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人類有七種智能類型:語言言語智能、音樂節奏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1995年和1999年他又分別補充了自然觀察者智能及存在智能,出于嚴謹的科學態度,加德納并沒有把存在智能加入他的智能清單。他說:“我發現這個現象太復雜,與其他智能的距離太大,以至于我們不得不審慎考慮,至少現在是這樣。至多,我樂意半開玩笑地稱存在智能為‘二分之一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不同程度地擁有上述幾種智能,智能的不同組合表現出了個體的智能差異,在現實中體現的就是每個學生在不同的方面擁有的特長。依據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追求“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物理教學可以以智能為目的進行教學,物理教學可以以智能為手段進行教學。
二、物理教學開發多元智能
1.語言言語智能
物理語言是學習物理概念,原理的基本工具之一。學生通過用物理術語和非術語解釋物理現象,討論物理問題,陳述物理知識,撰寫物理方面的小論文。借助于語言智能學習物理,既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又發展其語言智能。
2.數理邏輯智能
牛頓說:“大自然追求的是一本用數學語言所寫的巨著,他追求的是一個精確的,完全用數學表示的定律。”數學滲透在物理的各個方面,從解答計算題、問答題以及實驗中采集和分析數據,到用數學語言描述、推理、論證物理概念、原理甚至是物理理論的建立發展。經過嚴密的推理,精確的實驗,我們建立概念,概括規律,形成物理理論,深化物理研究。一直以來物理學主要培養學生的數理邏輯智能。
3.自然觀察智能
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觀察同樣的運動卻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原因是二者觀察的深度不同。我們可以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實驗中要求學生動手、動腦,邊看邊聽邊記,指導學生觀察什么,怎樣觀察(是聽,是看,是感受,在看、聽和操作時想到了什么?),培養科學觀察方法,總結觀察事物的規律。當然,不只是觀察記錄實驗現象能力,還包括對自然界物理現象的觀察感受。
4.視覺空間智能
高中物理“電磁學”中好多內容都是以“上”“下”“里”“外”
“左”“右”等空間概念為基礎的;學生通過畫物體受力圖、運動過程分析圖、規范的光路圖、電路圖、螺線管線圈繞法和磁場、電場分布圖以及知識小結的思維導圖或框架圖等發展該項智能。物理課程中還有大量的圖像,反映清晰的物理過程,開辟新的解題途徑,提供簡潔的解題思路,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5.身體動覺智能
學生主要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設計制作科技作品、觸摸等涉及身體運動的形式學習物理時發展該智能。例如,學習“動量定理”后設計“雞蛋撞地球”的小裝置;學生列隊起立下蹲模擬“波的傳播”等。
6.音樂節奏智能
中學物理中的音樂節奏智能主要包括在振動、聲和波的內容學習。另外,可以嘗試在物理教學中插入背景音樂喚起學生的思維。
7.人際交流智能
新課程的理念簡述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生通過生生協作、師生合作探究學習知識與技能,發展人際關系智能。
8.自知自省智能
學生從事物理學習需設置并實現目標,有效經營管理時間及其他資源,通過對學習情況、課堂討論、合作實驗、模具制作等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培養學生自知自省的智能。
例如,“電感、電容對電流的影響”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目標如下:
■
導入:用錄音機播放一段輕音樂(音樂節奏智能),展示錄音機內部構造及三種電子元件:電阻、電容和電感。(自然觀察智能)
思考:電阻對電流有阻礙作用,電感和電容對電流有什么影響?(數理邏輯智能)
學生自己設計電路研究,學生板演電路設計圖(視覺空間智能)
交流與討論設計思路與方法,修改成圖示電路。(人際交流智能)
學生利用器材連接實物,動手實驗,觀察現象,總結規律。(身體動覺智能)
小結:學生小結(語言言語智能),板書設計(視覺空間智能)
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智能光譜。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學一方面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優勢智能,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弱勢智能的挖掘和補償,使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發展。
三、多元智能指導物理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智能既可以是教學的內容,又可以是與教學內容溝通的手段或媒體。物理教學活動應盡可能根據學生的多元智能創造多種學習形式。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的不同,設計基于不同優勢智能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更好地利用熟悉的“理解物理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例如,《全反射》可用的導入:
1.語言言語智能為優勢智能的導入
開普勒雖然沒有找到正確的折射定律表達式,但通過實驗發現了全反射定律,他是這樣思考的:令GG′為玻璃與空氣的分界面,如圖所示,光線從玻璃上方的空氣由各個方向都經O點進入玻璃,這些光線必將組成夾角為2×42°=84°的錐形MOM′。他進一步設想,如果從玻璃中有一束光∑射向界面,其入射角大于42°,則到達O點后,既不能進入空氣,也不能進入MOM′錐形區域,必定反射為∑′。開普勒的論證方法很巧妙,他利用光的可逆性,從反面倒推,得出結論,這是科學論證中常用的一種很有說服力的方法。
2.數理邏輯智能為優勢智能的導入
復習n=■,思考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入射角與折射角關系;現增大入射角至90°,折射角如何變化;若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入射角與折射角關系;現增大入射角至90°,折射角如何變化,有什么問題出現?
3.視覺空間智能為優勢智能的導入
復習n=■,學生畫光線從空氣射入水中的光路圖;增大入射角至90°,折射光線變化;畫光線從水射入空氣的光路圖;增大入射角至90°,折射光線如何變化,發現了什么?
4.身體動覺智能為優勢智能的導入
給學生一支激光筆,一塊半圓玻璃磚,讓學生演示光的折射,觀察現象(基本光路如下圖);入射角逐漸增大,觀察現象。
5.自然觀察智能為優勢智能的導入
回憶在游泳時,戴著防水眼鏡從水下觀察水上景物的情景。
6.多元的切入方式
好比一間屋子提供了幾扇窗,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入口,進入房間之后,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途徑去探索房間的奧妙。我們把“全反射”同文字、數學公式、圖像、身體感覺、個人經驗以及自然界聯系起來,現在我們再回到文字或數學的表達式上去,我們對它的理解會比只從定義、公式上去理解要清楚得多。
四、啟示
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了多元的視角來全面審視我們的物理教學。一方面,物理課程原來可以如此豐富多彩,時刻提醒我們在進行物理學科教學時,除了重視以語言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為標志的傳統智能以外,還應注意到學生其他方面智能的訓練和發展;另一方面,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學習方式,我們就要探索和創造多元的教學策略;還有在教學評價時多一把尺子就可以多一批好學生。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也對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多元智能理論和中學物理教學進行有效合理地整合,還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最終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達到開發學生智能、弘揚學生個性的目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青云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