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業管理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實訓應用性學科,《房屋維修與管理》是職高物業管理的核心專業課程之一,它涵蓋了房屋維修、養護與管理三方面的知識。重點闡述了本課程在物業管理專業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學中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物業管理;房屋維修;教學;分析
我校作為本市第一批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職高之一,從設立本專業開始,一直堅持“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專業教學。職高物業管理專業課《房屋維修與管理》的教學以專業素質為基礎,以職業技能操作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實訓動手能力,通過系列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道德以及職業能力。筆者為工民建專業出身,具有豐富的企業實訓經歷,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房屋維修與管理》的課程教學進行探討。
一、本課程在物業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地位
房屋維修管理工作的開展是業主和使用人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由于建筑使用過程的損耗和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升,漸漸地發現我們過去對房屋維修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維護不到位,導致建筑普遍存在外觀陳舊、內部設施損壞、電器線路老化、使用功能下降、無法滿足使用需求等問題。現代物業管理專業就是在房屋維修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更加注重為業主和使用人服務,但根本性工作仍然在于房屋的維修和管理上。因此,《房屋維修與管理》是物業管理的核心專業課。
二、本課程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材的選用范圍狹窄
目前房地產開發過快,物業管理也在不斷適應社會的需求。由于物業管理專業列入職高教學的時間較短,市面上可供選擇的專業教材十分有限,重復內容多、教材年代較遠、更新慢。其中絕大部分教材是針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計劃編寫的,因此適合職高學校采用的教材相對較少。同時參考2005年第一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海娜主編的《房屋修繕與管理》,在教學中作為知識補充。
2.教學內容的專業指向性不強
《房屋維修與管理》教材中主要突出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維修等工科知識點,專業性過強、理論知識偏重、教學內容不具備職高教學特色,缺乏符合實操的環境。目前《房屋維修與管理》的教材內容面廣而內容淺,屬于將工民建類高職高專教材進行重難點的刪減而來。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是房屋維修和裝修管理方面,
其中房屋養護管理和裝修管理屬于實操技能考試重心,但此部分的知識點過于欠缺,本末倒置。同時,案例教學主要是房屋裝修管理方向,而房屋養護的案例分析基本沒有,非常局限。由此可見,此教材實操性知識點薄弱,無法針對實訓技能進行教學,沒有突出職高的教材特色。
3.教學方法相對單一
職高的課程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由于《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具有偏工科專業的特點,實訓場所和實訓內容的缺失,決定了在教學中通常只能使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學生觀看思考學習為輔的填鴨式教育方式,無法適應職高學生就業的需求。由于缺少專業課教具,筆者只能通過多媒體觀看、畫圖舉例等方式來講授專業性較強的知識點。但是職高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動力,生活經驗和空間思維想象能力較差,加之課時有限、專業性強,因此學生學習起來會有枯燥難懂的狀況,效果并不理想。
4.缺乏實訓教學體系
實訓環節是職高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校目前的實際情況,無法提供場地和充足資金建設物業管理專業實訓
室,學生較少地接觸到實際應用和操作練習。即使實訓室提供了一套完整住宅內部和建筑外觀的工法展示和工具材料展示區域,課程實訓中也無法做到讓學生進行實操建筑維護。另外,根據房屋季節性損壞維修和房屋較長周期性養護的性質和規律,該課程也無法進行完整的現場教學和實訓訓練。如何突破實訓教學的瓶頸,如何進行課程實訓設計才能幫助教學將實訓效果最大化,又能將實訓內容與頂崗實習無縫鏈接,這是目前專業教學中存在的最大難題。
三、本課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靈活處理教學內容,注重專業實操性
突破瓶頸的根本在于因材施教,對教學大綱范圍內的教學內容和過程靈活處理。理論部分依照實際操作需求進行鋪墊講解,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掌握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房屋維修與管理》課程中,需要對房屋損壞的成因進行分析,著重在于解決房屋損壞后的維修途徑和參照標準;在房屋日常管理方面,需要加大知識的廣度和寬度,全面掌握和了解房屋日常管理的標準和方法;實訓重點內容放在房屋裝修管理部分,通過建立實訓場景和配備器材,讓學生通過分組動手操作掌握專業技能。
2.教學方法多樣化
由于我校的不斷發展,因此近年來校內一直都有基建施工,如電教館翻修、建設新教學樓、舊教學樓養護等。同時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針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為強化學生實訓技能的培養,利用角色扮演從模擬現場入手,強調“企業情景式”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在頂崗實習中能更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處理問題,
提高崗位的職業技術能力。主要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
①直觀體驗法。在課程安排上注意勞逸結合,將部分理論課程實訓化,盡量使用實訓室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看中學,在分組操作過程中熟練掌握重難點。
②情境法。根據課程需要,找出真實故事或設計案例情景,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具等輔助手段,令學生在特定情境中轉變角色,身臨其境地感受業主需求和崗位需要,在筆者的引導下主動探究,通過直觀感受和正確的人際交往反應來掌握相關知識點。
③任務驅動法。將章節歸類劃分為模塊教學。利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走出教室,在一幢建筑中完成作業,分組討論,自主探究,提高觀察、思考、總結、歸納的能力。教學任務多樣化,場合多變化,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④興趣法。將新、奇、特等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作為切入點,結合課程相關知識,加以引導和啟發,培養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思考和正確判斷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需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證足夠的互動空間,隨時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興趣啟發性教學。
此外,筆者在教學中還靈活運用了案例討論法、現場示范模仿法、項目訓練法、情景錄像演示、多媒體課件展示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很好。
3.建立完善的實訓教學體系
我校從2007年建立物業管理專業以來,在教學中不斷嘗試共建校企合作平臺。筆者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課程中把專業理論與實訓教學結合起來,集中教學和操作訓練部分按照崗位見習、專項實訓和頂崗實習分為三個步驟進行培養,以達到更快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校企共建”搭建了有效的物業管理專業職業人培養平臺,實現了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更需要在實訓中進行,專業對口的頂崗實習是學生進行零距離就業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學校通過實訓培訓,考取物業管理員上崗證書后,直接進入各用人企業頂崗實習,全面完成“職業人”身份的轉換,也彌補了學校實訓條件的不足,并實現了學校在人才培養方式上的創新。
隨著對物業管理行業崗位認知的深入,筆者對照企業需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從課堂教學環節到教學實訓,校企合作不斷深入。
首先,通過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構建見習教學、專項實訓、頂崗實習三個實訓教學模塊,形成邊理論邊實訓、理論與實訓緊密關聯的課程教學模式,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全程有效銜接,全面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為保證實訓教學設計思想的實現,將三個模塊有效配合,理論與實訓緊密聯系,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培養得到提高。
其次,制定完善的實訓教學大綱,明確各模塊的實訓內容和考核標準,以保證實訓教學質量。
再次,堅持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同時,重視校辦企業的實習基地建設。
另外,職高教學對專業課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雙師”技能人才,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需要通過自身不斷提高最新的專業技能,緊跟社會的需求,來帶動學生的不斷成長和發展。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