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政治課程必須全面實現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的好壞,素質的高低,將決定國家的存亡、民族的興衰。社會的責任,要求政治教師必須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關鍵詞: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示范作用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著重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養和環境意識等,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在思想政治課上除了傳授知識外,更應該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怎樣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呢?
一、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1.言傳身教結合,身教重于言傳,強調教師的示范作用
教師在講清道理的同時更需要教師的模范作用,中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如果他們對教師的德行、品性、能力不再信任,說得再多也是白費。教師能否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感染學生,在思想教育中非常重要。
2.情理結合
目的是要讓學生知曉做人的基本道理,讓學生在思想上認同以后再加以行為上的引導,使他們在思想、行為上不斷地積累、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
3.家庭、學校、社區的結合
這里主要強調班主任要及時協調了解學生的思想、行為動態,
及時教育。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和形成單靠學校、教師的教育管理是不夠的,必須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學校、家庭、社區)形成合力,才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4.關心愛護,嚴格管理相結合
學校的領導,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規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在此過程中,必要的規范其行為的方式方法必不可少。讓學生從心里感受到對他的關心和幫助而不只是表面的認同。嚴而有度,再加上和善,取得的效果才會好。
二、從我國歷史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出發,對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1.加強民族精神的教育
民族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我們必須對青少年學生加強民族精神的教育,不斷增加廣大青少年學生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們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們自覺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將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2.加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教育
現在,我們已進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21世紀,這對全面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家庭里,做一個“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好成員。在學校,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好學生。參加工作后,做一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好建設者。
3.加強尊敬父母、長輩的教育
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是父母、長輩的心頭肉、掌上明珠,這樣的環境,使一些青少年學生從小養成了任性的脾氣,他們不知父母為了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情愛?甚至有的學生對父母的正確教育產生逆反心理,離家出走。
我們應該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既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遇到和父母、長輩有不同看法的問題,主動找父母、長輩交流溝通,取得他們的諒解,從而使自己健康成長。
三、應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1.討論探究
每位政治教師應重視課本各個欄目,放手讓學生去討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做,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鞏固了所學知識。
2.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如講環境問題前,可先讓學生去做社會調查,了解自己的學校、鄉鎮(街道)存在的環境問題,結合所學知識,讓學生向有關部分提出整治環境的建議。這樣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青少年學生從小提高了環保意識。
3.上網瀏覽、收集資料
如講“南水北調”的問題,可指導學生上網瀏覽,收集資料,然后撰寫小論文或調查報告,在政治課上交流。這樣做,既活躍了政治課的課堂氣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激發青少年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當然,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還包括許多方面,如關心別人、熱愛勞動等等,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針對青少年學生出現的問題,充分利用教材的理論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