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是一種以市場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性活動,它強調專業技能培養與市場職業導向相結合的實用性,與普通教育有著不盡相同的個性特征。因此,在職教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發展需要,堅持施行以激勵為主的長效發展機制,努力開發具有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形成專業與體育一體化的特色教育,為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職教體育;生本教育理念;實用教學;實踐與思考
近些年來,在國家宏觀政策和市場經濟環境的綜合作用下,我國職教事業也由此步入社會發展的快車道。然而,職教體育教程的現狀卻面臨著相當激烈的挑戰。筆者通過較長一段時期的觀察、調研和思考,認為形成這種狀況的因素是多元化的,由課程改革和學生文化素養相對滯后導致職教體育教學缺乏特色,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我認為,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實用性身體素養并將其納入職校體育教程,是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和著手努力的社會問題。
一、開發實用性體育課程應有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以校為本,以生為本
職業實用性體育,是指學校根據“準職業人(就是學生)”今后可能從事第一社會崗位的體育需求(主要是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進行科學化評估,在充分利用現有體育資源基礎上,以培養未來需要的綜合職業素質、終身體育鍛煉能力、職業特殊身體素質為目標所開展的體育性課程。如果用公式化表示,就是“體能培養+職業素質+技能教育”。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以校為本,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有助于更好地、更快地促進學生能夠提高對職業環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2.形成課程專業和體育一體化特色教育的需要
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問”中,極其重要地強調了“健康是生命之本”的教育觀念。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就是把學校特點和專業設置有機結合起來,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更趨科學化、合理化和人本化的完善和改造,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需要。這是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對傳統與特色的創新
發展。
3.有利于師生創新能力、綜合素養的開發和培養
開發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對學生、學校及其教師來說是一種標準的“利益共同體”:對于職校生而言,是完善專業知識與勞動技能的再打造再訓練,是有效培養多樣化、個性化社會創新人才的良好平臺;對于學校而言,是能夠彰顯自身特色、增強辦學實力、魅力和活力的根本所在;對于教師而言,推促他們由課程的“忠實”執行者逐步向設計者、實施者和評價者轉化,從而不斷地提升職校體育教師在知識水平、教學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
二、開發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需要注意的問題
當前,開發職教中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是一種方興未艾的事業,在國內沒有絕對先行的成功經驗可以提供借鑒。但是,從開發宗旨、初步進程和發展趨勢來看,它應當是經濟社會發展大潮中一支非常活躍的“潛力股”。因此,開發過程中,我們在對其充滿發展信心的同時,要充分考慮一切可以考慮的問題,并慎重對待其中可能出現的種種現象,否則就會使之受阻受挫,甚至形成適得其反、弄巧成拙的結局。我認為,應當注重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要正確處理好國家課程、地方課堂、校本課程之間的關系
其中國家和地方課程是基礎性的主體課程體系,對具有鮮明特色的校本課程具有統一的宏觀指導作用,是一種共性與個性、面與點的關系,是一種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課程模式;前兩者主要是凸顯當前職業教育的整體性,而后者則側重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化能力。
2.要正確處理好體育教學與滲透職業技能培養之間的關系
3.要正確處理好師德建設和有效激勵之間的關系
在職業實用性體育的開發與應用過程中,學校及其執教者是其中毫無疑問的主導力量,個體素質的發展、教師隊伍的團體建設是加快開發進程的促進力量和有效保證,這正如英國著名課程研究專家斯騰豪斯所說:“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課程開發。”因此,一方面職業學校,要通過各種激勵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和促進教師加大自學自練、參與教研的自我培訓力度,可以通過校本培訓、專項進修、學歷教育、在職研修、專家指導等方式,積極開展體育教程的師資培育工作,努力把教師真正培養成為體育課程開發的主體;另一方面,更要堅持在學校集體力量的正確領導下,以有效激勵機制把更多的課程開發能量元素集中起來,對傳統教材實行整合,聚焦各種有效資源,重新編制實用性教材,使教材內容表現出更加顯著的多樣性、靈活性與選擇性,集中全部力量,群策群力開發與整合特色課程,堅決打贏“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開發與應用”這一仗,為振興整個職教事業充分發揮先行典范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