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規律和理論的基礎,是物理學的基石。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學需要教師明確要求并掌握一定的方法。
關鍵詞:概念教學;要求;步驟;方法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物理概念是物理規律和理論的基礎,因此,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的基石。很多高中學生覺得物理很難,考試時物理拿分很難,不能真正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是重要原因之一。學習物理知識,必須掌握物理概念。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概念教學非常重要,它是讓學生掌握好物理概念、靈活運用概念,以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目的的關鍵。
一、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要求
1.通過概念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概念的導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特定的方向或范疇,因此,概念是思維的興奮劑,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的資源。教師必須在教學之前進行認真研究和設計,以最佳方式將概念導入課堂,啟發學生思考,吸引學生的興趣。
2.精選實驗,突出物理概念的本質
物理概念是對大量觀察、實驗的結果進行抽象思維的產物,任何一個物理概念都是人類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實驗是獲得直觀認識的主要手段,是理性思考、認識物理概念的基礎。以高中物理課堂實驗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物理現象的特征,可以恰當地引入物理概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體化,從而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3.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概念是抽象的,而不是實體的,教師不可能把物理概念從教材中生搬硬套地移入學生的頭腦之中。物理概念的形成需要經過分析、消化、綜合等一系列抽象的思維活動。通過學生抽象的思維,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物理概念形成的重要環節。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已基本形成,教師講解物理概念時不能在學生尚不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機械背誦,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歸納、總結的邏輯思維的方法去思考概念和理解概念。
4.結合現實,活化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的形成是多次反復思維的過程,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識,從形成到鞏固需要經過應用實踐。每一個物理概念和規律都包含著大量的具體事例,應用物理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是消化和鞏固物理概念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習物理概念的目的。高中物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編制利用學生所學概念進行解答的習題,幫助學習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學習、應用概念,以達到真正掌握概念的目的。
二、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步驟
1.幫助學生形成概念
具體事例、演示實驗、模型、掛圖、多媒體文件等,是感性材料的主要來源,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導入物理概念時要切合學生熟悉的現象,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的、直觀的材料,使物理概念的引入顯得自然、生動和具體。
2.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1)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既有內涵又有外延,理解物理概念首先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同時也要求明確其外延,即概念所涉及的范圍和條件。
(2)通過關鍵字詞理解概念
給概念下定義離不開詞語,通過關鍵性的字詞來明確概念、理解概念是很有必要的。有些物理概念的表述比較長,學生在讀概念時就有了“這個概念很復雜”的想法,讀完后頭腦里更是一團麻。其實表述再復雜的概念,本質也很簡單,我們只要找出有用信息,即關鍵字詞,就能找到理解這個概念的鑰匙。
例如,加速度a的概念,就是速度變化的快慢,這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變化及Δv,還有個就是快慢,及時間Δt,a=Δv/Δt這是其定義公式,任何情況一定適用,尤其是變加速直線運動。通過關鍵詞,我們可以加理解速度是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也就是每秒速度都會增加或減少加速度的值,它是一種特性,雖然加速度的單位為m/s2但加速度大小并非由a=Δv/Δt來決定,對于曲線運動還有a=v2/r=w2r決定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體的受力和本身的質量,還有初態決定的。物體的最初運動狀態和受力方向決定了物體的運動狀態,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與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至,大小等于a=F■m這是決定式。
3.通過應用,幫助學生鞏固概念
物理學習必須靈活應用物理概念、規律。只有通過實踐、通過應用才能檢驗出我們對物理概念、規律是否真正理解,哪些內容理解了,哪些內容還沒有理解。解題是物理概念、規律的一種應用。對基礎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深入理解不可能一次實現,它需要一個重復加深認識的進程。碰到新的景象、新的問題、新的領域,我們都須重新認識、領會有關概念、規律的精確含意。只有抓好概念的應用,才可能加深理解,及時暴露概念學習中的問題,使教學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
物理概念對學生掌握物理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物理概念教學的效果關系到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高中物理知識學習的核心內容是學習物理概念。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重視和加強物理概念教學,使學生通過對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達到擴大知識面,形成健全知識網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蔡建民,周彩鶯.高中物理新課程目標教學引導.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盛群力,李志強.現代教學設計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