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觀察法、探索法、猜想法三方面來介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常用的解題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思維;觀察法;探索能力;猜想法
數學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經濟建設的重要一環和主要途徑。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深挖教材,努力探尋教學規律,然后與社會實踐相聯系,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把數學思想方法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使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同時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的培養,也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為培養社會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奠定了基礎。
一、通過觀察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數學觀察能力是一種有目的、有選擇的加工能力,它具體體現為:掌握教學概念的能力,抓住本質特征的能力,發現知識內在聯系的能力,形成知識結構的能力,掌握數學法則或規律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取得,是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載體,也是思想方法教學中的重要途徑。我們大家都知道數學中的式子、圖形等都是形式多樣、交錯復雜的,因此要求觀察者要有目的、有選擇地去認識解題的整個過程,對數學對象要進行全面的思考,在復雜的式子或者是圖形中分析其主要特征,并根據其特點來達到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我在講解高中數學人教版必修2A“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的內容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一條直線與某一個平面平行,這個平面內的所有直線是不是也與這條直線平行呢?同學們這時議論紛紛,我不失時機地拿出兩支筆,把一支筆放到和講桌所在平面平行的位置上,把另外的一支筆放在桌面上,
這時問題的答案就很明了了。可以說觀察在問題的解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用復雜的證明過程要簡單得多、省事的多。當然數學問題是抽象的也是復雜的,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現象,而應該透過事物的本質加以觀察。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觀察整個解題的過程,不僅審題、解題過程要觀察,而且解題后還要觀察,這樣學生才能具有多層次觀察的能力。事實證明我在教學中的這種做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二、通過探索法,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求異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是一種很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它是學生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憑借自己的能力,對已有的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的一種方法,從而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但是我們的學生思維往往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容易產生一定的思維定勢。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教師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1)培養學生一題多問的能力,對于同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提出問題。(2)培養學生學會變通的能力。學生在解題時,往往受到解題動機的影響及局部感知的干擾,從而影響了整個解題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掌握數學法則及公式定理的基礎上,進行題目的變換,將學生的思維定式逐漸淡化。(3)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對于某一個問題,要從不同的方面去解決,看看哪種方法是最簡潔的、最好的,從比較之中篩選最佳方案。
三、通過猜想法,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運用所有的信息來源,使學生開動腦筋,轉變思想,產生新穎獨特的思維的一種智力品質。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一個國家的創造水平已關系到這個國家的榮辱興衰。所以說,沒有創新能力是不行的,要想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在數學教學中,大膽猜想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牛頓曾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敝臄祵W教育學波利亞早在1953年就大聲疾呼:“讓我們教猜測吧!”“先猜后證──這是大多數的發現之道?!庇纱丝梢?,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能只是強調數學的科學性與嚴密性,而應該通過猜想來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覺得數學是有趣的,不難學的。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應培養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來進行大膽猜想。然后經過對問題的分析,歸納出其中的規律,先通過大體的估算,做出大膽的猜想,再通過嚴密的數學證明其正確性,通過教師這樣的激勵,使學生覺得數學是有激情的,是與現實相聯系的,并且是一門具有情趣的科學。在實際教學中,我經常向學生介紹一些著名的猜想案例,例如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的猜想、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等人的猜想,使學生明白只要大膽猜想、敢于假設,學生就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問題,就能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從而產生新的觀念、新的思想、新的理論。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很清楚,我們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指導者。教師只有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才能真正學到數學知識及技能,才能真正地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我一定要勤于思考,努力探索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使他們具有堅實的數學功底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1996年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試題及解答[J].中學數學月刊,1996(11).
[2]2002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試題[J].中學數學月刊,2002(11).
(作者單位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公司第一高級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