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高中語文課程進行了改革。新課改是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高考的題型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變化,這樣才能適應學生新課改后的學習進程。就新課改對高考題型的影響進行一些探討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改;高考題型
考試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測試,尤其是高考,可以說是決定學生以后命運的一個轉折點。近幾年,由于新課改的實施,對考試的題型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想要很好地測試新課改實施后的效果,就要制定一些相應的考題。對于之前的高考題型我們要擇優進行選取,好的地方進行完善,不好的地方直接刪去或改變題型。
一、新課改對題型的影響
1.題型具有時代性
課改后的語文教材,很多內容都跟上了時代的腳步,不再像以前的教材,停留在一個時段。相應的高考題型也發生了改變,題型中的內容越來越具有時代性,例說2008年的高考題中,奧運會相關內容的題目隨處可見,例如這樣一道題:就奧運會中的比賽項目標識圖形,結合兩種以上的修辭對圖形特征進行聯想描寫。這道題可以說是不僅具有時代性,還考查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是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考核。
2.題型具有地域特色
課改前的高考命題是全國性的。課改后,為了適應課改中提出的“積極利用各地資源”的思想,全國有很多省份開始自主命題了,這樣就使試卷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也使考生能在做題時不僅能學習,還能對自己的家鄉更深入地了解,可以說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3.題型具有開放性、探究性
語文新課改中要求學生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這就使高考的考題越來越具開放性和探究性。在文章的閱讀理解中,通常會讓學生閱讀全文后談談閱讀后的人生感悟。這比之前的讓學生直接回答一些問題更具開放性、探究性。它能使得考生在答題的時候發散思維,積極進行探索,使思維活躍起來。
二、考試題型內容的改變
在作文的寫作上,課改前的作文要求一般是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而課改出現后,作文通常會要求以論述的方式進行寫作。論述不單單指的是議論或記敘,它是記敘和論述的綜合體。這也就意味著,學生在寫作時要邊記敘邊議論。而且還要求了寫作的內容要深刻,中心思想要具有啟發性。
在現代文閱讀的題型中,課改后更注重對文章主旨的分析,還要求深層次地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理解,多角度地對文章進行分析。這就使原來“死”的閱讀材料“活”了起來。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高考的題型在逐步進行著變化,以適應課改的中心思想,現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課改的時間短,一些題型還是存在著不足,這就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日子中,更加努力地進行研究,在不久后的將來,高考的題型肯定會越來越完善。
(作者單位 甘肅省敦煌市七里鎮油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