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系列的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是這樣的事實:學生反映上課時老師講解的問題一聽就懂,但到他們自己解題時卻又困難重重,甚至無法入手,但當老師去講解時,學生此時又茅塞頓開:“就這么回事,我當初為什么想不到這個上面來呢?”其實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題時發生困難,并不是因為這些題目太難或是其知識層上有什么欠缺,而是我們的學生在解題中缺乏一種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的缺乏,有不少來自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的疏漏,而更多的是學生自身的問題。這也取決于學生的情感體驗,關鍵在于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的熱情程度。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分析學生的心理問題,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學習的定式思維
思維定式是重復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對學習活動的準備狀態。它不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直接作用于學生對問題靈活的解決。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往往需要學生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應用的能力。又由于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在知識的抽象性、獨立性等方面的差異,在學習方法上初中數學側重于記憶、高中數學側重理解和應用。剛進入高中的學生還沒有完全從初中生中蛻變出來,學習上有些不大適應,因而有大部分學生仍然沿襲著初中的學習方法,從而對高中的學習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二、學習的動機
人的活動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學生的學習也不例外,我們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認為數學太難、太抽象,從而失去了學生的動機,嚴重影響了數學的學習。
三、情感體驗
1.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以及對老師的授課方式感興趣,學
習熱情高。
2.對數學學習談不上有什么興趣,但能及時完成作業,不過學習的過程中如若取得好的成績也能感到愉悅和滿足。
3.對數學學習有一點興趣,但對考試和各種測驗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時刻擔心考不好。
4.對數學學習的厭倦,徹底放棄數學的學習。
四、應對策略
1.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通性通法的挖掘,淡化特殊技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學生合理、正確地應用數學思想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學生意志力的訓練和培養,在學生遇到困難或難題時,要多鼓勵他們不要輕易放棄。同時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樣有利于他們的毅力和意志力的培養。
總之,高中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的過程是學生數學能力的綜合體現,使我們在教學中能找準學生學習和影響他們解決問題的各種因素,去培養他們穩定、健全的心理品質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