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文章并非無情物。”每一篇文章中都蘊涵著作者的思想,因此我們要注意文章中所具有的教育意義。在職教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語言魅力,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堅持說真話、明事理、懂人情的原則,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
一、說出真話,了解學生內心
作文如同心靈的一扇門,通過文字可窺見學生的內心世界。職高生思想正處于活躍期,只要稍加點撥,他們最愿意表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不可忽視進行德育教學的基本點。他們的思想往往能在作文中表現出來,因此,語文教師要時時留意學生的作文,并且重視這種“原始材料”與學生溝通達到教育目的。為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在作文中講真話、吐真言,切不可挖苦、嘲諷。
二、明析事理,培養辨別能力
由于各個學生家庭“小環境”的差異,加上社會“大環境”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使學生的思想越變越復雜,因而對許多現象的辨別難免良莠不分。很多學生在思想價值觀上存在著錯誤的思想,反映了當前我們職校生思想教育上存在的弊端,對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聽之任之。利用作文教育,加以教師指導、批改、講評既可凈化學生心靈,又可以鞏固課內的思想內容,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通曉人情,塑造美好人格
文章是借語言來傳情而達到某種教育意義的,“純文藝”的作品缺乏生命力,無人情味的文章也是食之難咽,使人唾棄的,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這一點不能忽視。曾有一次做看圖作文練習,左圖是一位母親將魚身夾給兒子,把魚頭留給自己,右圖已長大的兒子把魚頭夾給母親,自己留下魚身。母親氣憤地瞪著兒子,兒子卻厚著臉皮說:“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作文要求學生用《談回報》這個富有人情味的題目寫,結果有的學生寫道:“母親愛吃魚頭,因為魚頭營養豐富、補腦,兒子真孝順”。學生們寫得妙語連珠,讓我啼笑皆非、感慨萬千。拋開漫畫原本的諷刺意義不說,又不能不遺憾當代職高生學風日下、人心不古,這些最基本的人情都不懂,文章華麗又如何?
在職教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寫不出美文,這無關大局。但必須學會寫真實、明理、有情感的平實文章,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既要教授作文的寫法,更要傳授做人的道理。無論是從應試教育角度還是從素質教育角度去看,只有堅持“說真話、明事理、懂人情”的原則,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實德育教育,使作文教學朝著有效的目標健康前進。
(作者單位 四川省江油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