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師出入課堂,對課堂的節奏,對知識點的把握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作為一名新教師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讓自己適應教學,除了課外自己用心鉆研之外,能使教師快速融入角色的一個捷徑就是聽別的教師的課。學會在聽課中不斷地吸取營養,通過換位思考、相互觀摩、取長補短,使自己在感悟和反思中成熟起來。
關鍵詞:新教師;聽課;反思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短短的一年工作中漸漸發現要想使自己最快速地融入教學融入課堂實際上是有方法的。當然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自己用心鉆研課標、鉆研教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但是擺在每個新教師面前的還有一筆巨大的財富就是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會聽課,你也就學會了挖掘這些身邊的財富。然而,聽課也是有技巧的,以下就是自己一年來聽課的一些
感受。
一、聽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聽課,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不是為了聽課而聽課。并不是單純的去當一次學生,而是最終要回歸自己的課堂。也就是說在聽課之前要做的并非是像學生那樣簡單的預習,這遠遠不夠。
1.做到充分預熱
聽誰的課,聽哪堂課,應帶那些相關材料聽課,都要一清二楚,特別要對所聽內容了然于胸,做到先備后聽。先在心里想好如果是自己上應該是怎樣的思路,問題與問題之間怎樣聯系,各個目的之間如何承接,這樣聽的過程中會更加關注別的老師是怎樣把握的。
2.做到課前交流
上課前,不妨在去教室的路上,問一下老教師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學設想,重點難點,在心中有了粗線條以后,聽起來才會順理成章,頭頭是道。
3.做到結伴同行
與一兩位或更多同事一同聽課效果要比自己一個人去聽好得多。因為在聽課中可以隨時交換意見,聽課后可以交流討論。如此,才能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領悟彼此“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獨特價值取向。
4.做到講后也聽
課雖然講完,但要知道講的全不全,有沒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沒有不足,有沒有新的突破,有沒有不好落實的地方。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尤其是青年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是很深,教法也不一定就適合現在的學生,為此,講完后再聽課,也是一條進步的途徑。
二、聽課過程中要聽、記、想結合
既然是聽別人的課,那么聽就是關鍵。一要“聽懂”,在這一點上就要把自己看作學生,完全地融入課堂,深刻理解重點難點。二要“聽全”,既聽教師的引導,也聽學生的回答,既聽課前預習檢查、新課導入,也聽課終的本節小結、作業布置。最后要“聽透”,要爛熟教學內容,要吃透老教師對教材與教法的整合方法,要聽透老教師獨特的教學個性,真正能夠消化吸收。
曾經無意間翻到我們教研組長的聽課筆記,一直以為領導聽課都是形式主義,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的聽課筆記上寫得密密麻麻,細到上課老師的一個小動作,一句口頭禪,但是也絕非是字字不漏,而是“記我所需”。記的東西要對自己的教學有用,要能在最佳的時機記下最佳的內容,“記”的目的只有一個:備查用,助記憶。
除此,在聽和記的同時,還要不停地想。想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比如該教師對教材為何這樣處理?教師是怎樣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這個教學環節有無更好的啟發引導思路?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要邊聽邊想。不僅聽課當時要想,課后乃至今后自己的教學中都要不斷地反復的思考。
三、課后要不斷的結合自己教學進行反思
課后反思的多少,反思的深淺,直接決定了一個新教師真正能從這節課中學到多少東西。反思的越深刻學到的也就越多,對今后自己的教學作用也就越大。
1.要及時交流
聽課后,要立刻與老教師交流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最好先聽教師講自己的授課體會,然后再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存疑問題。
2.要與自己對照
聽課后,可以將聽課記錄與自己的教案或備課思路進行對比分析,經過理性的思考后,大膽地去粗取精,必要時,不妨重新設計教學思路后再與老教師探討。
3.要經常回顧思考
聽課記錄是教學中的里程碑,上面撒滿了你的酸甜苦辣、得失錯漏,只有常翻,才能常新,才能使聽課的意義落到實處。
可見,聽后也要做很多工作,千萬不能聽課以后把聽課記錄束之高閣就萬事大吉了。
總之,新教師在聽課時是一個學習者而不是批評家,要以謙虛的心態多學習老教師的長處、閃光點,為我所用。從這個角度講,新教師不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老教師的儀態美、語言美、板書美、直觀教具美等外在的美;更重要的是要去領略老教師如何通過精巧的思維、嚴密的推理、嚴肅的實證來充分展示科學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體會教學過程中的尊重、發現、合作與共享,這是更高境界的美,值得我們永遠追求。也正是這樣的美會在我們年輕的教育之路上不斷的供給我們養分,使我們快速健康地成
長著。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